论语研读(第9讲 解读“泰伯篇第八”篇.docx
《论语研读(第9讲 解读“泰伯篇第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研读(第9讲 解读“泰伯篇第八”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语研读(第9讲:解读“泰伯篇第八”篇)教学内容:解读“泰伯篇第八”篇21章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注重字词训诂、义理阐发。教学重点:本篇以“圣”为主要内容,兼及贤人、君子、士的一系列道德规范。“泰伯”篇共21章,615字。其中孔子言论有16章,曾子谈话5章,孔子在本篇内较为集中地阐述了他心目中的6位圣人: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尧是圣人中境界最高的,“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其仁如天”,系圣之仁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选于众,举皋陶”善用人才,系圣之智者;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河”,身体力
2、行,事必躬亲,系圣之勇者;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谦冲信睦,“义之与比”,举义旗而抗暴,系圣之义者;武王“有治乱之臣十人“,确立周代天下,系智勇兼备之圣人;周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摄政七年,健全礼制,是孔子心目中尽善尽美的圣人。尧是最高的圣人,周公是最完美的圣人。【原文】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释】泰伯:又作太伯。周朝的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有圣德,想把君位传给他。长子太伯为实现父亲的愿望,便与二弟仲雍出走,避居于句吴,使季历和姬昌顺利继位
3、。姬昌继位后增强了周的国势,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三:泛指多O【语译】孔子说:“泰伯,他真可说是达到了仁德的最高境界,多次将王位让出不受,百姓简直不知如何赞扬他才好。”【解读】本章记载孔子对泰伯“至德”的赞扬。泰伯是周文王父亲季历的长兄,泰伯与文王是叔侄关系,泰伯让位给季历是兄让弟,大让小。泰伯的“至德”表现为“谦让”,“三以天下让”。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以下让上,以下位敬上位,文王的“至德”表现为“仁敬”,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敬,可谓大敬,泰伯不仅谦让王位,连让王位的美名也让了。民众知其德高而欲称赞,却无从赞誉,不为名而行善,“善行无辙迹”,为善而不着于
4、善,这正是泰伯“至德”的境界。【原文】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蕙,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注释】礼:时中,恰当,也指礼度。蕙(xi):胆怯,害怕。绞:指言语尖刻、刺人。君子笃(du)于亲: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亲族,笃,忠厚。故旧不遗:君子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偷:薄。这里指感情淡薄。【语译】孔子说:“谦恭而不以礼节之,就会白辛劳;谨慎而不以礼节之,就会胆小懦弱;勇猛而不以礼节之,就会犯上作乱;率直而不以礼节之,就会尖刻伤人。君子如能厚待亲人,则人们就会趋向仁德;不遗弃旧朋老友,则民情就不会淡薄。”【解读】本章可从三个方面理
5、解。一、恭、慎、勇、直四德与礼的关系;二、“亲”与“仁”的关系;三、礼与仁,礼与中的关系。“恭”大而言之,孔子侧重强调有三:“居处恭。”“貌思恭。”“其行也恭”。居处,外貌,行动,必须要恭敬,朱熹认为“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内。”郑玄认为“不懈于位曰恭”。恭与仁、与智、与勇三德相配,有仁者之恭,智者之恭,勇者之恭,也就是说仁、智、勇三者在“恭”的应用上表现各有不同。“慎”,一般说表现在言谈举止上,即“慎言”,“慎行”,如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亦如“恭”一样,仁、智、勇三者在慎的应用上呈现不同的状态。“勇”有四勇,仁者之勇,智者之勇,勇者之勇,匹夫之勇。“直”有四直,仁者之直,智
6、者之直,勇者之直,直者之直。只有“仁者”之恭、慎、勇、直四德符合礼度。其余的各种状态与“礼度”均有一段距离,勇者之恭、勇者之慎、匹夫之勇、直者之直,直接体现“劳”,“蕙”,“乱”,“绞”四种弊端。“仁”主于内,礼主于外。“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均是仁德的外化,“礼”相对于四德来讲,四德主于外,礼又主于内。四德与礼,礼与仁之关系是层层内化。【原文】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日:“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注释】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6岁。疾:病。启:此指掀开被子。诗:三句诗引自诗经小雅小旻I
7、nin,意思是做人要小心谨慎才能避免灾祸。小子:对弟子的称呼。【语译】曾子得了重病,叫来弟子们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可以免于祸害了。小子们!”【解读】本章曾子谈“全体贵生”。曾参小孔子46岁,年纪不大就随父亲曾皙师从孔子,并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性格内向,处事谨慎,略显迟钝,孔子说他“参也鲁”。他强调“内省”工夫,对“仁孝”,“礼仪”研究颇深。尤以研究孝道著称于后世,他对孔子的孝作了极大的发展,“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而且孝,是一切社会行为的普遍适用法则,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放
8、之四海而皆准。这节谈的意思比较简单,也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全体贵生”谓之孝。【原文】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臭;出辞气,斯远鄙倍矣。透豆之事,则有司存。”【注释】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孟武伯的儿子。问:慰问,看望。动容貌:使自己的容貌严肃。斯远暴慢:就避免粗暴傲慢。斯:代词,那。暴:浮躁,粗暴。慢:傲慢。出辞气:说话注意言辞和语气。鄙倍:粗野。倍:本义即“背”。背理,错误。篷(bian)豆之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研读第9讲 解读“泰伯篇第八”篇 论语 研读 解读 泰伯篇 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