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的4个特征和4种句式.docx
《金句的4个特征和4种句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句的4个特征和4种句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金句的4个特征和4种句式今天我们谈一谈金句。OE洞察金句的特征研究一样事物,一般分为三步:先大量占有样本,然后洞察规律,最后跟进仿写。先说一下我的样本来源:写稿的素材积累、读书看报的摘抄、广告文案的收集,以及为准备这次写作去网上找的一些名言警句集锦。从这些数以千计的样本中,我发现了金句的四个特点:第一,话语要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统计,80%以上的金句都不超过25个字。真理一定是个瘦子。废话多,不仅是语言的无力,更是思想的无趣。语言之美贵在精要,纵观流传的金句,往往都是精炼的短句。金句,不仅要好听、好记,关键还要能复述、再传播。动不动就是长篇大论,就算你
2、记得住,但你的听众对象记不住,没有二次传播,金句的生命也就戛然而止。第二,余地要小。梁漱溟先生讲过,“哲学家一定是极端的。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J经典的语言,往往是刚性论断、不留余地。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嘴上说喜欢“客观全面”,但身子往往偏爱“绝对一切号称“美国孔子”的爱默生就深谙此道:一个人做什么,他就有什么。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所有的伟人,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看看,是不是很极端。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J大卫李嘉图说,“一切优势的本质都是比较优势J鲁迅先生讲,“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J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古今中外,道理一样。金句,要的
3、是斩钉截铁,不是拖泥带水;是敢下定论,不是瞻前顾后。所以,为什么“一切、第一、所有、最、只有、任何”会成为金句的高频词,道理不言自明。第三,形式要巧。前面已讲,金句的关键是要能“二次传播”,精巧的形式可以降低传播成本,让金句短时间内一飞冲天。常用形式大致有三:一是对仗。这是金句的基本盘,古往今来的名言佳句大多是骈偶对仗的,因为这符合中国人的文字习惯。比如,老子的“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淮南子的“善游者溺,善骑者堕”,韩愈原道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二是对比。对比在金句中很有市场,道德经动不动就是一大串对比: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现代诗人也爱这一口
4、,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两者可谓异曲同工。商业文案对此也是情有独钟,不少广告金句就是“对比”的产物。比如,利郎商务男装的“简约不简单”,凯迪拉克的“从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二台湾大众银行的“不平凡的平凡大众工当然,还有斯坦利酒具那句率性潇洒的“一杯敬过去,一杯敬过不去”。三是双关。双关一般分为两种: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谐音双关也就是坊间戏称的“谐音梗:谐音可以是烂梗,也能出佳句,“道是无晴却有晴”“我失骄杨君失柳“,不都很高级吗。广告文案里也有好的“谐音梗,比如,号称台湾“支付宝”一一台湾pay的那
5、句“台湾pay,跟台湾人最pay”,以及仲景药业的“药材好,药才好”。再说说“语义双关”,全家便利店的广告语“全家就是你家”,让人充满暖意;浙江大学招生宣传片的一句“你是一个新生,也将是一次新生”,两个“新生”堪称巧妙;南山人寿保险的“好险,有南山”,让一个“险”字有了“惊险”与“保险”两种解读,都十分巧妙。第四,味道要嚼。金句的妙处,不是闻出来的,是嚼出来的。金句之“金”关键在于思想含量,它要慢慢品、细细嚼,时间越久、回味越甘。好的金句,一定是有思想味、哲学味的。就像叶芝对教育的定义“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马基雅维利则是这样阐释历史的意义:“谁渴望预见未来,就必须征询过去”。
6、培根曾这样诠释怀疑精神:“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以肯定结束。”以上三句话能成为金句,就在于它们有味道、有嚼劲。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别人能用一句话解释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金句的意义与魅力。比如,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不完美的,也正是这些不完美的东西,一直帮助我们成长。美国诗人莱昂纳德科恩直接浓缩为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是不是把一个都明白的道理,讲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就是胜利。新百伦当年拍过两个广告片,一句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另一句是“不用刻意等天亮,跑下去,天自己会亮J这两句话的本义都是坚持,但把老道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征 句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