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安全秩序变迁与中国的地区战略选择.docx
《东亚安全秩序变迁与中国的地区战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安全秩序变迁与中国的地区战略选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东亚安全秩序变迁与中国的地区战略选择【内容摘要】冷战结束后,东亚安全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美国强化日美同盟,牢牢掌握地区安全主导权的霸权秩序;转变为美国联盟体系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同时允许东亚地区合作兼容发展的复合秩序;再到2017年以来美国联盟体系转型且不断冲击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从而形成竞争秩序。中国是东亚安全秩序变迁的直接推动者,通过管理中美关系,推动国际权力和平转移,重建地区国家政治信任,以新经济关系促进新安全关系,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塑造地区安全的多边治理框架,中国逐渐从权力、关系和治理三个维度建构自身的地区角色和地区战略。为了防止竞争性安全秩序进一步向对抗和冲突方向演变,中国应
2、以维护地区秩序稳定为首要目标,在保持自身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新安全格局的构建,并聚焦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拓展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和路径,为推动东亚地区从竞争性秩序向包容性秩序的变迁而创造条件、积蓄能量。【关键词】东亚安全秩序美国联盟体系东亚地区合作全球安全倡议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亚作为中美战略博弈最为激烈和集中的地缘战略板块,面临地区安全秩序的深刻调整,而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积极构建盟伴体系,企图重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受此影响,冷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联盟体系与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合作兼容发
3、展的复合结构出现松动,维持东亚“长和平”的难度骤然上升。面对新形势,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的亚洲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建设和平、发展、合作、融通的东亚未来。这表明,中国的地区战略重点正从发展向安全与发展并重转移,如何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地区安全秩序实现新的稳定,将是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课题。展望未来需要以历史作为基础,因此有必要从学理上厘清中国在东亚安全秩序形成和变迁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而才能明确中国未来要在何种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视角。一是单元视角,聚焦中国崛起这一划时代进程,认为中国实力变化导致战略
4、转型,进而触发了东亚安全秩序的变动。二是结构视角,相关研究认为中国的地区战略受制于结构,中国的战略转型是在国际和地区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相关学者主要从“经济一安全”互动、准无政府体系、美国联盟体系、局部等级体系等角度分析中国面临的结构性约束和战略选择。三是互动视角,相关研究认为中国的地区战略是在与结构的互动中形成和变化的,相关学者或关注中国在东亚合作机制中被社会化的问题,或强调东亚独特的地区特点对东亚秩序的影响,或强调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信任关系变化,或从关系建构、区域观重构等视角探讨中国与东亚安全结构的互动。总体而言,中外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地区战略与东亚安全秩序变迁的关系,为本
5、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本文综合了结构和互动两种研究视角。从结构入手,梳理后冷战时期东亚安全秩序的历史变迁;继而探讨中国如何在与东亚安全秩序的互动中实现地区战略的更新,以此来揭示中国地区战略的演化逻辑;最后探讨中国在面对新一轮的秩序调整时,应如何在适应和创新中推进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并推动地区安全秩序重回稳定。一、后冷战时期东亚安全秩序的历史变迁冷战结束后的三十多年,东亚维持了所谓的“长和平”。但随着中美关系发生改变,东亚各种悬而未决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并与其他问题叠加,导致东亚安全秩序进入新的动荡调整期。秩序变迁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连续过程,本文将后冷战时期东亚安全秩序的变迁分为三个阶段。(一)以日
6、美同盟为基石的霸权秩序(19911996年)冷戟期间,东亚地区的两对大国关系发挥了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是日美同盟。通过与日本结盟,美国获得了日本在裁军以及与“自由世界”结盟方面的合作,日本则获得了美国的安全保护。这一同盟关系也见证了美国作为“发挥监管作用的外部仲裁者”对日本和中国的“双重保证”,从而避免了中日之间直接的安全竞争。二是中美关系。中美从1972年起搁置了意识形态分歧,扩大了双边安全保障,以形成相对默契的战略联合来遏制苏联在东亚的影响力。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两对大国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威胁的消失,中美合作的战略必要性降低,中美矛盾开始显现。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经济高
7、速增长的阶段,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促使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和调整了双边安全合作关系。1996年4月,美国与日本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日美同盟得以再定义,即从冷战时代保护日本的“盾”转变为后冷战时代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矛”,因此对整个东亚安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日本而言,冷战后其安全战略的调整越来越突出中国因素,俄罗斯影响力的下降使其防务重点逐渐从北转向西。对中国而言,日美同盟从两个方面对其构成安全挑战:一是制约中国崛起,二是在台湾问题上牵制中国。由于日美同盟的强化和美国地区安全战略的调整,美国维持和彰显了自己在东亚强大的军事存在和综合影响力,确立并巩固了以日美同盟为基础
8、的东亚霸权。值得注意的是,在冷战结束初期,东盟是一个仅有六个成员国的地区组织,但其通过融入更大范围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提升了地区组织的自信心和影响力。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1997年缅甸和老挝加入东盟,1999年柬埔寨成为东盟第十个成员国,进一步扩大了东盟的整体力量。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盟创始国涌现出一批具有远大抱负和广阔视野的政治人物,他们成功解决了柬埔寨问题,宣称东盟已经具备了一种管理地区秩序的能力,即通过发挥东盟的领导作用来影响和平进程。在解决柬埔寨问题中,东盟赢得的声誉使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国家同意将这种名义上的领导以及制度模式作为创造一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亚 安全 秩序 变迁 中国 地区 战略 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