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调研.docx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地合作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调研.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校地合作助力乡村人才培育调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引导大学生认识乡村发展、了解乡村工作,搭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平台,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一、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重要意义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是地方高校贯彻落实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抓好党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创新举措,其意义重大。(一)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最根本的政治使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党委充分
2、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同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既有利于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与地方发展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增强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二)有利于搭建大学生就业需求与乡村人才供给通道。*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比*年增加*万人。鼓励大学生进入乡村就业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让大学生在广阔的乡村施展才能,实现自身理想抱负,而且还能够补齐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但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还存在高校专业设置和乡村发展需求不匹配、回乡发展的认知偏差和相关政策支持不强等问题。高校党委与地方合作培
3、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不足,实现大学生进入基层就业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机协同。(三)有利于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与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才队伍存量不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素质大幅提升,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人才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更加精准的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有利于拓宽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派渠道,引导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乡村基层干部队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二、*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现状及困境(一)“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现状*校地深度合作,联合举办
4、培养。*年*月*日,*师范学院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共同拟定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协议。根据*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确定了“重点培养一批有乡村就业志向在校大学生,成为服务于*市基层的后备人才”的目标规划。*.精选理论课程,开展现场教学。一是讲授专题理论。精选乡村振兴理论课程作为学院选修课程,设置现代农业发展、基层治理、农村党建、群众工作等专题课程,固定每周四明确一个专题进行讲授,使学员系统化接受理论教育。二是开展现场教学。依托*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龙头企业等设置现场教学点位,组织学员开展学习考察、校外实践实训。*.创新选拔学员,建立融合师资。“
5、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面向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充分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通过开设“根植土壤班+精细育苗班”分期分批培养学员。建立“校内专家教授+基层一线干部”融合师资库,由校内教授团队和校外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一线干部队伍组成,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组织跟岗实习,强化定向培养。*师范学院、*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跟岗实习工作,在培养对象毕业前一年结合学员个人意向、专业特长等与培养对象签订实习协议,有针对性地安排到村(社区)跟岗实习,担任村干部助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等。跟岗实习过程中强化定向培养,指派
6、专人负责指导,出台相关文件予以保障。通过岗位历练、跟踪管理、导师帮带相结合的方式,让跟岗实习学员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实现“破土成苗二在此基础上将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学员优先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按程序推荐选拔为村(社区)常职干部,或纳入农村家庭能人、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进行培养,为学员在农村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保障。预计到*年,*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大学生就业或实习,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二)“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困境*.生源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一是育苗班生源面广,教育对象情况复杂。从纵向上看,育苗班生源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其经历、
7、年龄、知识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就业择业的观念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作为面向全校公开选修的课程,学生不加了解而盲目选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为了完成选修学分不加选择地加入育苗班学习、应付了事的现象,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又挤占了教育资源,降低了课堂质量,弱化了育人效果。*.课程质量还有待提升。一是专题讲座的系统化、科学化有待提升。从内容上看,育苗班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教育、政策解读和案例讲解,每堂专题讲座的内容因教师而异,彼此之间相对孤立,未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实践教学的时间短,学习深度不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走马观花的多,深入调查的少,其认识发展容易停留在较为浅
8、显的层面。三是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度不高。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一同构成根植土壤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紧密,教育效果的延续性较差。*.师资队伍融合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基层一线干部师资队伍由地方选聘农业专家、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各类先进典型等人才组建;校内专家教授队伍由*师范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结合本校教师专业专长组建团队。两支队伍在专业结构与擅长方向上虽然多样,但只是简单叠加,并未形成系统的层次结构,很难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容易弱化教育合力,甚至有时会产生教育效果相抵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与工作时间的不同,基层一线干部与校内专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作 助力 乡村 人才 培育 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