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水利史(2024年).docx
《海河水利史(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河水利史(2024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海河水利史海河水系有漳卫、子牙、大清、永定、潮白等河。历史上各河河道变迁很多。黄河北流时曾与漳卫、子牙等水系相混。后原海河水系各河又汇入海河,于大沽口入渤海。海河水利可分为五个时期。先秦至南北朝(589以前)河道治理。海河水系的整治,最早见于禹贡所记治水传说。相传公元前2000多年前,禹对当时与黄河下游交叉通连的属于今漳卫、子牙以及大清等水系,进行过治导。北魏熙平二年(517)左右,海河流域连年大雨,洪涝泛滥,遍及今漳卫、子牙、大清、永定、潮白及蓟运等水系。当时洪涝重灾区是冀州(约今河北省衡水地区,沧州地区南部)、定州(约今石家庄地区、邢台地区北部,保定地区南部)、瀛州(约今天津市南部,河北省
2、沧州、保定两地区北部)、幽州(约今北京市、天津市北部,河北省廊坊地区及唐山地区西部)。针对洪涝灾情,崔楷提出一整套抗洪、排涝、除碱、营田等治理规划,着重指出要多置水口,分流入海。这是海河治理史上在明清以前仅见的全面整治规划方案。这种多途入海,分道行洪排涝的规划思想,经过长时间的检验,一直成为海河治理的基本措施之一(例如:明清时期南、北运河广开减河,分洪入海;1963年后,陆续新建或扩建漳卫、子牙、漠阳、永定、潮白等新河)。崔楷的治理方案,当时虽经批准实施,但兴工未久,旋即停罢,无从考究其具体效果。灌溉。战国魏文侯时,海河流域出现引用多沙河流淤灌田地的典型(见引漳十二渠),两汉及东魏有维修、改建
3、记载。西汉时有太白渠及乌子堰等工程,位于今子牙水系石津灌区。东汉时,漳卫水系的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地区)、汲县等地有过几次修治弓I灌;潮白水系在今顺义一带开种稻田8000余顷。三国魏嘉平二年(250),在今北京市境内出现永定河灌溉史上的大灌区(见戾陵堰),西晋、北魏、北齐及唐代有重修的记载。北魏、北齐还曾整修过位于今房深涿灌区的古督亢陂。航运。东汉时,子牙水系开凿蒲吾渠,筹划渡沱河通漕至山西;永定水系有利用湿水(今永定河)通漕的记载。建安九年至十八年(204213),曹操在海河流域开凿一系列联络天然水道的人工运渠,从拦截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开始,陆续修建了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等运渠,从而首
4、次实现黄河、海河、滦河三大流域水系的航运沟通,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隋至北宋(5891127)航运。隋代开永济渠,水运从黄河航行直至今北京城南。唐代持续通航。五代时有幽州(今北京市)府东南河路通漕的记载。唐代为避免海运风险,曾重修平虏渠、泉州渠等局部河段,连通鲍丘河下游(相当今蓟运河)运粮到渔阳(今蓟县)。农田水利。唐代灌溉工程,漳卫水系有金凤渠、菊花渠、利物渠等,子牙水系有太白渠、大唐渠、礼教渠、广润陂等,潮白水系有孤山陂、渠河塘等。北宋熙宁二年至九年(10691076),王安石变法,大兴农田水利,特别是利用多沙河流引洪淤灌、放淤,形成空前高潮。在海河流域曾引用漳河、洛河、渡沱河、葫芦河以及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河 水利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