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及作业设计表格式)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课时)课型新授课1.教材分析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了观察和体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发现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又可以归纳成几个类别。而本课聚焦到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轨迹),重点研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先观察和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路线;再通过击球、推球这两个活动,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地对物体的两种运动路线进行描述和记录
2、,逐步加强学生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理解;最后观察和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2 .学情分析3年级学生已经能对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初步描述,但表述采用的通常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等,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学习目标(1)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3)能够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4 .评价任务(1)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3、(检验学习目标1、2)(2)能够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检验学习目标2、3)5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分组材料: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桶或筐学生准备科学书、铅笔、直尺、实验记录单6 .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说说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教师活动11.出示立交桥图片,提问:马路上有许多车子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2.揭示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活动意图说明:聚焦板块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高架桥上车来车往的画面,提出“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直接指出本节课的核心
4、内容,同时让学生初步地描述不同的路线。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小组观察、描述、比较2 .说说你击中小球的方式,邀请同学说说自己击不中的原因。学生活动31.无轨道击球实验。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无轨道进行实验3 .说说你击中小球的方式,邀请同学说说自己击不中的原因。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直线轨道进行实验,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曲线轨道进行实验,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4 .在轨道上击球学生活动41.推球落地实验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1)先画出可能的运动路线(2)进行实验
5、(3)小组合作,大家将观察到的路线画出,如果跟自己的预测不一致,尝试修改。教师活动21.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怎样描述?”2.分组讨论。_教师活动31.无轨道击球实验。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桌子上,距离约40厘米,用蓝球击红球。请同学生相互合作进行活动。2.讨论:说说你击中小球的方式,邀请同学说说自己击不中的原因。3.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击球实验。操作员将蓝球和红球分别放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击红色球。观察蓝球运动的路线,尝试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4.实验小结:物体沿着直线轨道在运动,叫直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科版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教案 作业 表格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252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