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市工信局是我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近5年来,局党组在统筹选好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同时,统筹谋划,持续发力,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制造业振兴升级提供坚强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目前局机关配备年轻干部数量是规划纲要要求的2.4倍和1.4倍;4名35岁以下干部走上副县长、副局长、市属国企副息经理、乡镇党委书记等重要领导岗位。2022年11月,时任市委*赴我局调研时,对年轻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接续发力,“选”好年轻骨干。历任党组始终把年轻干部选任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一是聚焦
2、专业需要,涵养源头活水。充分发挥考录主渠道作用,5年来通过省考、遴选、选调等方式招录公务员53人,其中机械、材料、信息化等密切相关的理工科专业48人,占90.6%;研究生以上学历47人,占88.7%。二是拓宽选人视野,引进稀缺人才。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2018年率先探索面向全国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引进2名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担任高级主管;围绕加快创新发展,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调入1人到创新处工作;针对市级机关缺乏了解行业、熟悉基层干部的情况,从企业、乡镇调入6人担任投资处等重要业务科室副科长。三是突出用人导向,多个角度识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开展多轮年轻干部专题调研,组织年轻干部登台述职,亮工
3、作、看成绩、比贡献,驻局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干部选任各环节,确保选出的干部业务精、作风好、群众认可度高。二、全面锤炼,“育”强岗位尖兵。尊重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持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一是抓思想淬炼。坚持每月至少2次集中学习,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建12个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定期开展交流沟通。主题教育期间依托党支部组织年轻干部集体学习192次,引导年轻干部牢记领袖嘱托,经常对标对表。二是抓政治历练。锚定市委擘画的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开展“我为制造业发展献一策”活动,收集建议200余条。聚
4、焦重点任务,以“一根钢钎插到底”的韧劲狠抓落实,推动年轻干部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中站稳政治立场。三是抓专业训练。加强“六新”突破、先进制造业、大数据等专题培训,每年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近3年举办8期专技人才高级研修班培训600余人。邀请赛迪研究院、国家信通院、华为高管等为“工信大讲堂”授课。选派2人到工信部和江苏挂职,持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四是抓基层锻炼。注重在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锻炼干部,选派7名年轻业务骨干到直属事业单位实践锻炼,15名到乡村磨砺成才,5名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年轻干部全员入企服务,磨稚气、练真功。三、严管厚爱,“管”出工信铁军。坚持激
5、励和约束并重,确保年轻干部沿着正确方向茁壮成长。一是经常性谈心谈话。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提出“自信不自傲、实干不蛮干、追求不奢求、放开不放松”4条要求,引导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帮助释疑解惑、解决困难。二是正面激励关爱。制定出台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工作举措,对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实绩突出的优先评定为担当作为干部、优秀公务员。近年来,共推荐担当作为干部25名,其中“90后”16名,占64%。三是严实管理监督。出台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4条具体措施。建立年轻干部廉政档案,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
6、问题,早教育、早提醒、早纠正,对工作状态欠佳、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表现不合格的果断进行调整。四、放手使用,“用”活攻坚主力。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年轻干部放手工作,承担重任。一是主动架梯子。坚持让年轻干部常态化参与重点工作专班,通过跟班学习、列席会议等形式提升能力。针对工信领域业务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出台干部交流工作办法,加大综合性科室和业务科室轮岗交流力度,近5年累计交流70人,干部业务技能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二是舍得给位子。把优秀年轻干部提任到关键岗位“挑大梁”“唱主角”,产业链和专业镇的牵头科室科长、副科长均为“90后”。1-11月份,十大市级重点产业链累计营收
7、2487.8亿元,同比增长18.3%;十大市级专业镇实现产值289.9亿元,同比增长13.6%。三是敢于压担子。近年来,共有5名“90后”科长和4名副科长交流到绿色焦化基地建设等重点任务的吃劲岗位任职。哪个岗位吃劲就往哪里用,通过急难险重任务的历练,促进了年轻干部成长和重点任务攻坚双向链接、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部长和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县是全省人口大县、劳动力大县,为帮助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我县着力“三个实招”,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政府+公司”打好服务“组合
8、拳”。健全服务体系。设立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统筹负责全县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在33个乡镇、462村(社区)全部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服务站),构建了县、镇(乡)、村(社区)三级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精准对接需求。建立健全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就业意向、返乡意愿和薪酬期盼4本台账,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驻外农民工党支部和北京、福建等10个驻外农民工服务站与当地企业建立用工合作关系,精准对接用工需求。优化就业格局。组建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县“职之道”公司,建立起了“政府牵头、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格局,促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1648人、占脱贫劳
9、动力总数的67.2%,实现了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二是“线上+线下”搭建就业“连心桥”。“网络平台”线上征聘。依托绵阳市公共招聘网、X人才网、X在线、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开展“常规+创新”招聘活动。2021年以来,500余户县内企业通过“春风送岗位”“秋季网络招聘会”“金秋送岗”等大型网络招聘会发布近8000条用工信息,近1500人与企业达成意向协议。“直播带岗”直聊直聘。迎合大众口味开展4期“直播带岗”新型招聘,组织19家企业招聘负责人化身带岗主播,从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企业效益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岗位信息,“零距离”与求职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关注人数16.6万人次,达成意向性协
10、议近100O人。“点面结合”线下招聘。组织11家县属重点企业,依托乡镇招聘服务点举办27场乡镇微型专场招聘会,为企业招工近2000人。组织236家县内企业举办“春风送岗位”“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冬季大型招聘会”现场大型专场招聘会,达成意向性聘用协议2000余人。鼓励企业自主招聘,2万余名农民工找到了合适工作岗位。三是“产业+企业”打造就近“就业圈”。主导产业带动就业。围绕建设三个“百亿”级产业园,大力招引培育鸿星尔克、翰彬霖等劳动密集型鞋服纺织企业,提供充足就业岗位,将疫情对农民工就业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企业下乡拓宽就业。抓住疫情期间务工人员暂缓外出机会,结合利用“两项改革”乡镇闲置资产,鼓
11、励、支持鸿星尔克、翰彬霖、安吉纳等劳动密集型鞋服制造企业扩展规模,下沉镇乡建立分厂(车间),扩大当地就近就地就业机会。1户企业已在西平镇、芦溪镇、景福镇建成3个分厂(车间),吸纳当地100o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安幼养老都兼顾”。2户企业已分别商定分厂(车间)建设协议,建成后将吸纳就业500余人。公益岗位补充就业。大力开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妥善解决脱贫人口弱、半劳动力就业问题,今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925个,发放岗位补贴1801.56万元,从业脱贫人口人平增收6100元以上。三点启示:1.完善就业帮扶体系,特别是建立国有平台劳务公司,当好政府促进就业“助手”,发挥社会力量帮扶就业作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2.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就业招聘活动,特别是举办“直播带岗”新型招聘,迎合了大众口味,精准对接了用工需求,帮助更多人满足了就业意愿。3.鼓励、支持“企业下乡”,既缓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又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不愿“背井离乡”的苦恼,推动了一方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