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中国学的发展.docx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中国学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中国学的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中国学的发展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得到世界不少国家尤其是“全球南方”的普遍重视,成为当地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参考。发掘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中值得反复书写的内容。只有立足于文明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合共生,才能通向习近平主席所期望的那种世界中国学。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这是他继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之后,又一次对中国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主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
2、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世界中国学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前进道路。“中国学”已成为真正意义的世界性学问“中国学”是在中外文化/学术交流的场域中生成的学科,它原本专指国外研究中国的学问,其最初是以“汉学(sinology)”的形态出现,经过了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等发展阶段。20世纪以后,”区域研究(areastudies)在西方逐渐兴起,美国的“中国研究(Chinesestudies)”逐步取代欧
3、洲汉学并成为国外中国学中的主导范式。受学术传统影响,欧洲学者也会把对当代中国的专门研究纳入“汉学”范畴。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有的学者用“新汉学”的概念来提倡对现当代中国开展跨学科研究。但在中国大陆,学者们更多倾向于用“中国学”来统摄“汉学”和“中国研究”对应的学术领域。因此,才有“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的重要论述一一它也包含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张的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的一贯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世界各国中国研究的力量开展调研,负责该项工作的孙越生研究员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至少有4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一定规模的中国研究机构,国外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
4、队伍总数不会少于1万人,各类中国研究机构(含高校、智库、政府研究部门)不少于1000个。但是,上述机构和人员主要集中在美、俄、日、英、法、德等国家。到了20世纪末,这种状况发生了重要改变,将中国作为专门对象来开展研究,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学术事业。在中国研究长期几乎形同空白的非洲,也开始出现一批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与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相映照,新兴国家的中国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例如,在拉美地区,截至2019年该地区的中国研究相关机构已有66家。成立于2017年年底的“巴西中国问题研究网络”,成立不到3年就吸收了超过300名成员。这些新兴国家的中国研究更多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明 交流 互鉴中 推动 世界 中国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