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我市结合实际,提出“努力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市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将“
2、高站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放在主要任务之首,表明我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的基础依然在产业的发展和示范引领上。新时代新征程,我市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统领,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乡村“土特产”大文章,高站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放大产业振兴乘数效应,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夯实基础,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贡献我市智慧和力量。一、全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我市是“一带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行政区划面积*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战略优势显著。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找准特色路子,努力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乡土经济、乡村产业,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市2024年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围绕六特产业,重点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在做强一产的基础上,做大二产,做活三产”。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
4、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速在全区5个地市中居第三位。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增长1.7%;林业产值*亿元,同比下降26.6%;牧业产值*亿元,增长9.5%;渔业产值*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增长6.6%,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0.9%、0.5%、37.8%、5.4%和5.4%。全市“六特”产业实现农牧业产值*亿元,占全区“六特”产业的比重为23.6%,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7%o我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围绕“1+2+4”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培育形成了以优质粮食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以牛羊肉和奶产业为代表的
5、畜牧产业、以酿酒葡萄为代表的葡萄酒产业等“两大产业集群”,以特色瓜菜、花卉园艺、适水产业、休闲观光产业为代表的“四大特色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沿典农河水系适水产业带,沿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瓜菜、花卉产业带,黄河金岸优质粮食产业带,黄河以东沿山畜牧产业带“五大产业带”,构建起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步发展“牛羊鸡鱼”等现代养殖业,按照“农旅结合、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餐饮等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2024年一季度,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8.2以高于自治区0.3个百分点,在全区5个地市中位居第三;全市第
6、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5%;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农业总产值提前实现“十四五”时期提出的170亿元以上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在121万亩和68万吨以上;优质粮食产业、葡萄酒产业、枸杞产业、牛奶产业、肉牛滩羊产业、冷凉蔬菜产业、长枣产业、花卉产业、渔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产业持续稳步推进。我市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端奶之乡”“高端肉牛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建设,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快,产业全面发展蓄势足,农业品牌建设发力强,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市大力推动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奋力打造乡村产业发
7、展高地取得积极进展。二、全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番茄、小吊瓜等农产品已成为响当当的网红产品和助农兴农的“金字招牌”0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农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阶段,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结构单一、产业规模较小、联农带农辐射作用不强等短板弱项。(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打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我市各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但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比总体偏低,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二
8、是落实“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与发展产业之间存在矛盾。从全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基本形成了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以供外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产业结构,其需水量普遍较大。虽然我市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供外蔬菜基地也安装了地下水流量计,但用水总量偏大与供水总体偏紧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距离“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产业联接机制尚不健全,部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尚未建立,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四是土地、金融等政策环境存在一定约束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不能有效发挥。(二)产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全市 民营 经济 质量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