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60机也类学生科技创新体余的建设与实践成果举荐书成果名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完成人:都安民刘颖王志良刘鸿飞牟世堂成果完成单位:北京科技高校获奖等级:二等序号:60举荐单位:北京市举荐时间:04/12/06成果科类:工学二级科类:机械类代码:085122编号:911161省(部)名称:北京市教化对象:本科教化类型:一般教化成果属于:教学改革是否教材:False用户名:1.G07组名:理工7组分组序号:06获奖分组:1.GHJ特一等奖组内序号:成果简介:起始时间:1994-09-01完成时间:2004-10-20主题词:机电类;学生;创新教化;体系;建设;实践曾获嘉奖状况:20
2、04年12月教学成果一等奖6000北京市2004年6月教学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高校2002年12月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高校2001年1月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高校1999年1月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300北京科技高校成果内容: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状况成果的主要内容:(1)建立全新培育模式建立全新的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模式,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法、制度及实施细则。1)组织形式学生科技创新教化基地由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团委共同领导建设;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聘请指导老师,两学院
3、的机电系统试验室、电子操作室等7个试验室作为学生的制作场所,创新基地下设学生竞技机器人工作室、综合科技独创室等8个单位。2)创新教化平台第一层:基础训练,一二年级通过实践课程完成相识过程的基础训练。其次层:机电系统训练,二三年级通过机、电类系列课程试验和综合型、设计型试验完成机电系统的理解训练。第三层:科技幻想训练,三年级通过自拟创新课题、电子产品整机制作和参与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完成科技幻想的联想训练。第四层:科技创新训练,三四年级通过各种大中型竞赛完成科技创新创建训练。(2)改革教学安排重点探讨了教学体系与改革目标的冲突,增设“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必修课;增设“应用电子技术”等5门选修
4、课程:在实践性课程中,将原来的三周专业课程设计改为“机电系统综合试验”课;把五周的实习调整为两周工厂企业相识,三周校内特性创新实践。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科技竞赛作为毕业设计课题。(3)编写适用教材先后出版发行了教材和讲义7部,即: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质量检测与限制;应用电子技术:现代制造新工艺;编写试验指导书4部:电子创新工艺试验室实习指导书;应用电子技术试验指导书;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可编程限制器P1.C实习指导书;制作了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在于突出了培育学生创新实力所需的机、电、液、计算
5、机、传感器等技术基础,强调系统思想,引用大量工程实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试验设计。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国内一些高校选用。(4)建设试验基地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包括老师的科研经费,建成7个试验室;自行设计开发的试验装置有:”机电系统试验台”:“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站”;“大型工业机械液压仿真试验平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P1.C试验柜”等。其中,三个项目在连续三届的学校试验技术成果奖评比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机电系统试验台”还被江西理工高校等三所高校定购。(5)开发创新教
6、化项目全国高校朝气器人电视大赛,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摇篮杯,综合科技独创等:并屡获国家级竞赛大奖。成果的创新点:(1)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建立了全新的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老师学生参与该体系教学活动的嘉奖机制。(2)以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教化教学为目标,改革教学安排,增设机电类技术基础和系统综合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动手训练,以创新教化体系为主线,将课程讲授、试验实践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合为一体。(3)编写适用于科技创新教学的系列教材,突出基础技术、系统学
7、问融合和工程意识训练;开发出7类28套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强的学生创新教学试验装置和系统,实现开放训练。(4)不断挖掘和扩展学生科技创新教学项目,重视跨专业、大门类、交叉型的项目建设,在学校形成了深厚的科技创新学风,并在多项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显著的实施效果。(5)广泛开展校际沟通,推广创新教学试验装置,培训指导老师,接待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其他高校学生教学训练,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成果的应用状况:新体系边建设边实施,应用在教学、试验、训练和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每年创新基地接纳全校7个学院的65个班221340人时的相识过程训练.两院和中心试验室担当机电类课程试验和综合型设计型试验,实行开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0 机电类 学生 科技 创新 体系 建设 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