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docx
《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分制是高等学校以学分为单位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推进学分制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二条学分制管理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大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性课程;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含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全校性通识选修课。课程必修课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大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性课程教学实习读书报告课程设计(或实验设计)学年论文(或学年项
2、目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专业性社会实践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一)通识必修课:为各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体育与健康等。(二)专业必修课(大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专业基本规格。(S)实践性课程(不含课内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开设。包括军事训练、读书报告、课程设计(实验设计)、专业见习、学年论文(学年项目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四)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专
3、业任选课。(五)通识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艺术体育三类,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进行自主选课。第三条主、辅修制: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行辅修制。辅修制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应涵盖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辅修双学位的专业应与主修专业跨学科大类。第四条各类课程修读学分参见各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三章学分认定第五条学分认定原则上以课程重要性和学习成本为依据,各类课程学分按以下确定:(一)理论教学一般每16学时为1学分,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单位学分对应的课时数可作适当增减。(二)实践性较强的独立设置的课程,如实验
4、课、习题课、设计课、研讨课、上机课、体育与健康及体育专业的技术课、艺术类专业的课程等根据特点可按理论学分的1/2-3/2计算。(三)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野外实习等集中进行的必修实践教学课,按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周数确定学分。(四)课外学分: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设课外学分。实践创新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教学计划之外的实践活动。实践创新活动有明确规范的考核内容与要求,达到一定课时,考核合格或取得成果后,经学校审定批准给予课外学分。课外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不纳入学分收费范围。第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院 学分制 实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