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相关性研究进展2024.docx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相关性研究进展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相关性研究进展202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相关性研究进展2024摘要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之上的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胆道良性疾病。肝内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可能与肝内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以及胆道寄生虫病等有关。鉴于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具有高发的特点,其在诱发肝内胆管癌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应予高度重视。从病理解剖来看,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癌包含了从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胆管上皮内瘤变(BilIN)到胆管癌不同阶段的特征。从分子层面来看,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过表达及转录因子、生长因子的功能紊乱,诱导了正常胆管
2、上皮细胞的癌变。同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分群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了肿瘤的恶性行为。这些特点提示结石对所在胆管部位的慢性机械及炎症刺激是造成胆管上皮癌变的重要原因。针对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的特点,有关肝内胆管结石诱发胆管癌的具体机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在早期发现胆管细胞癌变的证据及潜在的药物靶点,做到早期干预,提高这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肝内胆管结石(Iiepatolithiasis)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胆管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胆石症。肝内胆管结石本质上是一种良性病变,但由于其可引起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胆管狭窄、肝脓肿以及病变部位肝脏萎缩或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
3、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发生1。自1942年Sanes和Maccallum首次在尸检中偶然发现与肝内胆管结石并存的胆管癌病例以来,越来越多的同道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肝内胆管结石一旦合并发生ICC,其远期预后将受到显著影响。因此,深入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ICC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阐述肝内胆管结石与ICC之间的关系,并对肝内胆管结石诱发胆管癌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1肝内胆管结石与ICC的临床相关性肝内胆管结石多见于东亚或东南亚地区2-3o在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症的1/44o据统计,肝内胆管结石在
4、我国发病率可达1.16%,仅次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5o肝内胆管结石多以胆色素性结石为主,常沿肝段、肝叶分布,其发生主要和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胆汁淤滞及胆管解剖结构改变等密切相关。此外,低脂饮食、低体重指数(BMI)等也是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潜在危险因素6o在这些高危因素中,胆道感染是诱发胆管内结石形成的首要原因,而胆汁淤滞是形成结石的必要条件。胆汁淤滞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胆管狭窄是常见的原因。在感染的情况下,胆道内的大肠埃希菌将水溶性的结合型胆红素去结合化形成不溶于水的游离胆红素,在胆道梗阻、胆汁淤滞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胆管结石。ICC是原发于二级肝内胆管以上的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
5、原发性肝癌7。近年来,IC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上升8o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包括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以及胆道寄生虫病9o其中,肝内胆管结石病史10年以上是发生ICC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且肝内胆管结石导致的ICC较病毒感染所致的ICC恶性程度更高、侵袭力更强、预后更差10-llo此外,有研究发现肝外胆管结石在ICC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2o据统计,在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并发ICC,即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hepatolithiasisassociatedwith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HI
6、CC),的发生率可达5%13o虽然ICC在人群中的总体发病率并不算高,但鉴于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病率,故临床上HlCC并不罕见。HICC起病隐匿,可发生于肝内胆管结石疾病的任一时期,如首诊、治疗过程中或随访时。HICC无特异性症状,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有无引起胆管梗阻与感染等情况,病人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病人可无症状,亦可出现上腹痛、发热、畏寒、黄疸、厌食、肝肿大、腹腔积液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14。鉴于HICC发病隐匿,外科医生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并在诊治、随访过程中认真排查HlCC的可能性,避免漏诊。日本一项长达18年针对肝内胆管结石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6
7、5岁、残留结石、胆管狭窄是Hl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同时具有上述3种危险因素的病人相比于仅有1或2个危险因素的病人发生HlCC的可能性明显上升15o最近,我国一项研究纳入了2056例肝内胆管结石接受部分肝切除的病人,中位随访时间7.2(4.08.1)年,共有168例最终发展为ICC;结果显示术前有结石相关症状、代谢综合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肝组织萎缩、节段强度差异、持续性胆道狭窄、结石残留是HICC的独立危险因素16o此外,Liu等17对87例HICC和228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吸烟、癌症家族史、20岁前有阑尾切除史以及胆石症状10年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
8、其中,吸烟、癌症家族史及10年的胆石症状是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见,长期的胆石刺激及慢性炎症在胆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促癌作用。2病理学演变肝内胆管结石发展为胆管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首先,肝内胆管结石所在部位发生慢性增生性胆管炎和胆管上皮增生等形态学变化,随后在结石部位可见到不典型增生或异常增生18-19o据报道,约30%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存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neoplasmofbileduct,IPNB);此外,在ICC组织中也可见到IPNB和胆管上皮内瘤变(biliaryintra-epithelialneoplasia,Bil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胆 结石 胆管癌 相关性 研究进展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