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老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老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作”的深刻原因环节一:导入课题文章最后一句话凝聚着作者的情感,那就是“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思考:作者为何会对老王感到愧作呢?【设计说明:把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本节课的突破口,进入作者情感探究。】环节二:分析课文1-7段问题1:1-7段中作者是怎样对待老王的?预设:PPT第1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一路上我们说着闱话。PPT第3段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兔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第5段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第6段我一定要给他钱,PPT第4段我们夫妇散步,看见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第7段
2、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从7段的叙述来看,我们一家人与老王关系融洽,对他满怀善意、也十分关心,那作者的愧作是由何而来的呢?问题2:17段在剔除作者对老王的亲近善意与关心这部分内容之后,作者还写了什么呢?PPT第1段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第5段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第5段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第6段我一定要给他钱,第1段中“他蹬”、“我坐”做这4个字,即便是删去也不影响句意,而作者刻意把这4个字放在这里,凸显出了两人之间身份的差异,暗示在作者心中两人的关系是主顾关系。第5段的这句话是将这一层关系直接点明,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第5、第6段
3、中的这两句话,正因为是主顾关系,所以接受了他的劳动后,当然是一定要给钱的,“当然”、“一定”这两个词,写出了我们给他钱的态度坚决。这里除了有我们的善意,也隐隐暗示了我们之间的主顾关系。PPT第2段据老王自己讲第3段有人说,第4段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PPT.据老王自己讲有人说,.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第2段和第3段的这两个短句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老王身世的了解,大多是来自老王自己讲或者有人说。至于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作者没有了解过,也并没有去主动关心。即使是
4、第4段中写到他们经过老王的家,也是散步时偶然遇到,看到老王居住环境的不堪,也没有当即关心,只是作为后来闲聊时的谈资,随意问起。我对老王的了解都是在闲聊中获得信息的。我并没有真正主动走进过老王的内心。后来老王病了,而且病了好几个月,可我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也不知他吃的是什么药。我真的关心他吗?也许和那些诋毁他的不友善的人相比。我是关心他的,然而老王待我如亲人一般,我呢?我虽然也关心过老王,但是并没有像老王带我那般的对待他。我们把文字表面“我”善待老王的内容剔除之后,再将剩下的内容组合起来,文字背后的东西就显现出来了。表面看“我”是善待老王关心老王的。但是透过这些语言我们读出的是作者内心深处与老王
5、有一定的距离。“我”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在闲聊中获得的。总结:作者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我”对老王好,但与隐于文字背后的我与老王之间所付出的情感却是有差异。给了读者这样一种错觉,我对老王是十分亲近和关心的,甚至包括当时的作者自己可能也是这样想的。而隐于文字背后的东西恰恰体现了我内心隐隐的愧作。可借呀,作者是直到很久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与老王的付出是不对等的。【设计说明:圈画“我”对待老王的句子,了解到“我”对老王的关心,但剔除关心的内容,又能读出隐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我”和老王由一定的距离。而陵于文字背后的东西恰恰体现了我内心隐隐的愧作。】环节三:分析课文8-16段问题3:教师范读第8段,
6、思考在对老王垂死样貌的描写中传递出作者内心怎样的情感?【PPT(教师范读)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低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疲,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僵尸,骷髅,白骨这些词描绘出了老王病入膏肓的形象,也传递出他行将就木的样子。在他病重的这段时间里,我从未去看望过老王。此时突然之间看到老王病入膏肓的形象与记忆中的老王,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内心的震动可想而知,这一段细致的描写中,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第二 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