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侠义小说的新景观.docx
《清代侠义小说的新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侠义小说的新景观.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清代侠义小说的新景观王昕内容提要文体上,清前期的剑侠女性沿袭了唐人小说的叙事手法,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这类形象更具可塑性。清末侠女形象渐与烟花粉黛合流。章回小说的侠女分为“英雄儿女类”小说的佳人化侠女与“英雄传奇类”小说中的妖寒女子0她们的社会身份和性别特质,决定了小说的情节模式和婚姻主题。清代小说显示了从剑侠向女性气质和传统的性别角色回归的趋势,明清社会妇德观的改变是人物演化的深层原因。关键词性别视角清代小说侠女清代处于古代与近代的过渡与交汇的时代,各类文学的繁荣和发展都带有一些融合乃至集大成的色彩,但具体到某一类题材或人物的源流考辨和具体的研究,则有相当多的空间有待深入。如侠义题材自
2、古有之,在清代小说即特别突出。不但白话小说出现了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风靡一时的名作,文言小说的创作也是绳绳不绝,在王士祯、蒲松龄以及晚清的王韬等人笔下,都产生过有影响力的侠义形象。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道德观念的演化以及叙事文体的内在限定性等方面,审视清代小说侠女叙事的演化过程,描述这类文学形象在清代的转向及其原因。从性别视角检视侠文学的历史,可以看到不同以往的文学景观。侠从秦汉社会的历史存在,到成为一类文学的主题和形象,其内涵和趣味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以小说中的行侠手段而论,有剑侠、武侠、义侠之分,人物身份从神仙、异人到有血性的凡人。男性侠客能随着时代的演进、小说题材主题的变化,而呈露新身份
3、和精神内质,如从唐代的豪侠到白话小说里凭朴刀杆棒抱打不平的英雄、活动在市井中的侠盗,再到为清官奔走的侠客,他们的形象和故事紧随着社会审美而变化,呈现出延展与可塑的弹性。与此相反,侠义小说的中的女性则缺少变化。清代以前,白话小说很少有侠义的女性人物。飞剑的聂隐娘成为文言小说侠女的标本,飞剑、法术符咒和世外栖托的想象,代替血淋淋的搏杀成为侠女的标志。这类淡化了暴力色彩的侠女以“理性的智与超理性的术”I,受到士大夫的偏爱,成为文人寄托理想的话语模式。直到清末,一些文人如王韬等还热衷于写那些鼻中吹剑的侠女。文言小说简略、不事描摹的叙事方式强化了这些特点,使侠女形象的意义和影响仅限于同类题材和人物的零星
4、织制和重友。在文言剑侠小说系列中,以明人所辑剑侠传和清末的续剑侠传为例,从唐到清的二十余篇侠女故事,除扶余国主是写红拂慧眼识人的胆识,其他主人公基本都是怀有异术、身为仙道的剑侠人物。不但历史上“以武犯禁”的游侠和汉代豪侠之中绝无女性身影,小说中那些体魄强健、舍生取义的武侠也很少由女性充当。原因是侠女既已属神仙超人,就没有了牺牲的可能和必要。这些以术称侠的人物,没有涉及精神人格和道德情怀,诚如李贽所言,应该算是英雄中的展品:“夫侠之有术,亦非真英雄者之所愿也J2(P194)这些人物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题材范围内,不需“依赖于现实生活的刺激”,仅靠“人物类型自身运转的内驱力”3(P7)产生。这类寄托
5、着文人理想的符号化人物,在文言小说中相沿不绝,“几乎没有一代没有这一类的作品出现(P333).在文学源属上,文言和白话小说各奉正脉。章回小说的侠女有雅化和俗化两种分向,但她们都接续了宋元白话小说的精神传统,以相对现实的态度涉及了女性性别生存的世相。樊梨花、十三妹一流人物的“人间化”气息来自宋元话本世界。宋元说书人用保守的性别意识、喜剧化的贬抑态度评价剑侠女性。平妖传中的胡永儿可视为传递话本精神的一个中间人物。她的基因决定了清代侠女身上的很多共性。这类女性以法术武功做嫁资,以遭受折辱的求婚经历换取主流社会的接纳。“英雄儿女类”小说的侠女融合了下层女性与理想佳人的特点,将人物塑造成治家贤妇。通过婚
6、姻的形式,这些侠女们得以重返家庭伦常的社会秩序之中。一、性别视角中的侠义人物清代侠义小说在创作持续时间和数量上都超出了唐宋元明各朝,并在清初和清末形成了两个创作兴盛期,与其时的社会世风发生着互动。统观前后期的小说,女性人物的性别存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清代文言和白话小说都出现过较有影响的侠义小说。以三部选择标准不同的文言小说侠义小说集为例,可以见出创作的繁荣。清末郑官应编辑的续剑侠传收录有清代侠义小说39篇,包括王士稹、蒲松龄、朱翊清、吴陈琬、乐钧、长白浩歌子等写的侠女故事10篇。续剑侠传在叙事风格上延续了剑侠传所收小说的剑侠神秘模式,人物以神仙化的剑侠为主。徐珂所编清稗类钞义侠类收清代侠义故
7、事420篇之多,大多抄录历史人物轶事和闾巷传说而成,写名士和普通人的侠义举动和道德情怀,较少涉及神怪或武力,其中女性的故事寥寥可数。以上三种选本体现了几种不同的“侠”观念,即剑侠、武侠和义侠。女性在其中所占比例,随着虚构性的降低而依次递减,分别为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直到披卷难觅。另有1909至1911年间成书的香艳丛书,收录侠女故事数篇,如女盗侠传、女侠翠云娘传、女侠荆儿记等,其中人物似受儿女英雄传影响,都是武功尚未超出常情的普通女性。总体上说,清人文言小说固守着唐代剑侠女性的叙事模式,主题和人物多囿于剑侠的传统写法,很少涉及人物境遇、情感等具有现实性的内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着剑侠模式民间
8、化的创作倾向。他将民间的子嗣、财富、性道德等问题写进了侠女世界,拓展了女性行侠的主题,如“不爱其躯”的报恩故事(侠女)、以色行侠的女子(霍女),还有报答知己的女性(乔女)等。晚清侠义小说多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尤其是在叙事风格上,聊斋志异式的传奇笔法广受欢迎。在程麟、王韬等人笔下,侠女形象变得脂粉化,小说情节每近于中篇,以缠绵细腻之笔敷演男女之情。“迨长洲王韬作遁窟i阑言(同治元年成),淞隐漫录(光绪初年成),淞滨琐话(光绪十三年序)各十二卷,天长宣鼎作夜雨秋灯录十六卷(光绪十三年序),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5(P174)这些小说包括淞隐漫录中的女侠、姚云纤、徐笠云、剑仙聂碧云,宣鼎夜雨秋灯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侠义 小说 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