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碳封存环境地质灾害风险及监测技术研究.docx
《海底碳封存环境地质灾害风险及监测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碳封存环境地质灾害风险及监测技术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前言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频发,气候危机迫在眉睫,人们也在努力改变局势,但世界仍然离不开化石燃料的使用。若要实现1.5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全球碳减排工作仍十分艰巨。在诸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技术中,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对减少碳排放贡献最大的单一技术,并已在水泥生产、钢铁制造和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相较于碳捕集、运输和利用等CCUS子系统,CO2封存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CUS技术的可行性,但其潜在的泄露致灾风险阻碍了CCUS技术的全面应用。为确保碳封存利益最大化和灾害风险最小化,有必要对碳封存过程中可能发
2、生的C02泄露情况进行环境地质灾害监测。碳封存主要有陆上地质封存和海底封存两种方式,限于陆地封存空间、成本以及潜在的陆上安全风险,海底碳封存优势明显。但是,如同海底石油、甲烷水合物和浅层气等资源一样,海底COz地质封存同样面临着气体迁移和泄露带来的海底地质灾害威胁。作为典型的多相多场耦合过程,COz泄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海底C02泄露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视,小范围的泄露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若没有开展完善且持续的监测方案,一旦泄露事件扩大,将严重影响海底稳定性,破坏海洋工程设施,甚至可能诱发海底滑坡等大型海洋地质灾害,带来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制约海洋开发利用的进程。对此,联合国政府
3、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COz地质封存在1000年期间的泄露量应低于1%。因此,从封存效率和区域安全性角度,在海底碳封存过程中,对注入和封存阶段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周期的环境地质监测与量化评估是确保整个封存项目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必要环节。我国碳减排时间紧、任务重,海底碳封存以及相应的环境地质监测技术尚处于起步示范阶段。目前已成功启动了恩平15-1海底CO2封存示范项目,但距离商业化应用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对全球海底CO?地质封存示范项目进行简要介绍,总结典型CO2控释试验中的环境监测技术,分析海底碳封存项目在监测环节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环境地质角度总结针对C02海底封存区的监测手段,通
4、过梳理我国目前海洋地质碳封存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对我国海底CO2地质封存环境地质监测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开展海洋碳减排任务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二、海底C02地质封存现状及泄露致灾风险(一)海底COz地质封存典型案例截至2021年,海洋吸收了26%的人为COz排放量,海洋碳汇约为2.90.4GtCa,根据计算,全球海域沉积盆地可容纳40%的CO2封存容量,因此,海底CO2地质封存被认为是未来CO2封存的首要选择。截至2022年,全球范围内己开展了多个成熟的海底C02地质封存项目(见表1),主要位于挪威、荷兰、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附近海域,封存场地大多为海底咸水层,其次为油
5、气藏(见图1)。1996年,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开发的SIeiPner项目正式在北海投运,是全球第一个工业规模的海底C02地质封存项目,截至2017年已有效封存COz约1.7x107to2016年,日本在北海道苫小牧地区开展了海底CO?地质封存示范项目,截至2019年已累计注入的CO?量约为3xlOt;因对气体注入前后进行了全面的地质调查与监测,该项目被认为是亚洲较为成功的CO?海底封存项目。上述项目的成功运行和经验积累,对我国海底碳封存项目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表1典型的海底C02地质封存项目项目名称国家及实施地点圭挎量x106t地层;主入深度/m储层岩性盖层岩性封存方式Sleipner挪朝
6、嗨171000蜡页岩咸水层封存S0hvit挪威巴伦支海1.12500俏页岩咸水层封存Tomakomaii日本苫/J敞近海033000砂岩/火山岩麋咸水层封存Gorgon澳九娅巴罗岛近海552300喔页岩成水层封存WhiteRose英国亨伯近海541020幡器咸水层封存K12-B荷当匕海0.13800俏蒸发岩枯竭油占藏封存Peterhead英国北海342560俏页岩枯竭油气翎存LulaB三三三V内卢首0.83000碳酸盐岩驱油封存我国近海盆地具有物理力学性质较良好的储层和盖层,并具有碳封存圈闭特性,近海主要盆地中的咸水层可封存约2ly的Co2。针对我国海底COz地质封存的可行性,目前已进行了全面
7、且深入的研究,从断裂活动、盆地压力、构造沉降特征、地震活动性以及地温梯度等角度对我国多个海域的近海盆地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东部以及南海中央海盆总体构造稳定,不存在明显压力和温度异常,是地质构造比较理想的海底碳封存区。此外,我国南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COz排放源,已有多处海上油气田,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料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总体而言,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具有相对较为优越的封存条件,其次为东海盆地、渤海盆地、台西南盆地及南海中南部诸盆地等。2023年3月19日,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CO2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COz回注井,也是目前亚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底 封存 环境 地质灾害 风险 监测 技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