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审美意蕴陶冶审美情操.docx
《挖掘审美意蕴陶冶审美情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审美意蕴陶冶审美情操.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蹒审美霞陶台审美H操古诗教学肩负文化传承的任务,教师要引领学生诵读、想象、表演,使其能感受古诗的音韵、意境以及情感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1。诗具有美的特质,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诗”,舞蹈被喻为“流动的诗”,音乐是“交响诗”,诗的美妙能给人带来美的熏陶。教师要以美感人、以情动人,陶冶学生的情操;要以美启真,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悟;要以美储善,牵动学生外在道德行为,转化为内在道德规范。一、活读,形成审美体验(一)诵读,感受音韵之美。诵读,要做到准确到位,力求字字响亮,能将美的节奏、美的韵律、美的形式熟记于心,从而达到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诵读的时间,让他们融入自己的独特
2、感受进行浸入式的诵读,节奏快慢皆可、声音高低皆可,可以运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打拍子”,也可以边读边舞,手势动作、身势要与诗的情感保持一致,在欢快时眉飞色舞,在慷慨时怒目圆睁,在陶醉中融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诵读,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划分音节,能读出抑扬顿挫的特点,如村居一诗为七言古诗,可以用“二二三”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学生只有把握此诗的节奏线,才能明白诗意,才能从诵读中感受欢快的节奏,体会农村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二)品读,感悟意境之美。古诗词言虽简而意无穷,只用寥寥数字就能将人带至美妙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
3、。但如果教师忽略了整体的解读,追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就会破坏古诗的意境。教师要借助音乐、图画等媒体营造审美情境,实现文、图、声的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唯美的欣赏氛围。例如,在望洞庭一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品读第一句,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那是怎样的湖光?怎样的秋月呢?教者以多媒体呈现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景,试着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所见之景。学生结合文本语言的理解、图片的展示,能运用“风平浪静”“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等词去解读诗句。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和”字,能借助景色感受到水天一色的和谐之美。教师追问:诗人凝望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写的?他将什么比作什么?他为什么要将湖面比作未打磨过的铜镜
4、?由于学生不易理解“未打磨的铜镜”,教者呈现古代未经打磨的铜镜,让学生说说它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夜晚的月光洒在湖面上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学生结合媒体图片将湖面与未打磨的铜镜放在一起对比,从而能感受洞庭湖的朦胧美,同时能感受到诗人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三)悟读,体会情感之美。由于古诗的创作与学生的生活年代相距甚远,学生缺少文化的积淀,往往难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蕴,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风光,感受山川万物的美丽。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中读出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清平乐村居是诗人通过对恬静、美丽乡村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的刻画,抒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师要
5、引领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示儿一诗时,教师出示史料:靖康元年,金国侵略者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宋徽宗、宋饮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继承皇位,后迁至临安,史称南宋。中原沦陷后,淮河以北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多么希望朝廷军队能挥师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而朝廷却只顾自己享受,将中原统一大业置之脑后。学生只有了解历史背景,才能感悟“但悲不见九州同”中“悲”的内涵。诗人无论是被罢官还是重病缠身,仍不忘报效祖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会想些什么?可能是怎样的心情?他的不甘、他的盼望、他的悲愤,都藏于“但悲”与“无忘”之中,教者让学生再读诗句,要读
6、出诗人内心悲痛复杂的情感。学生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知其人论其事,才能拉近与古诗的距离,才能对古诗表达的情感引发共鸣。二、深挖,提高审美情趣(一)补充。古诗的语言精炼,在有限的篇幅中蕴含着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语言跳跃,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跨度,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语言含蓄,点到即止,意在言外,让人吟诵想象而得之。教师要挖掘略去的字词、意象,通过意境的复原,将隐含的内容扩充出来,让作者当时的见闻得以再现。教师要引领学生细细品析词句,为省去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能让诗句的意思变得更完整。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烟花”不同于现在“烟花”的意思。农历三月处
7、于暮春时节,一片浓艳的景色,这里的“烟花”一是指柳絮,柳絮纷飞、花团锦簇;二是雾霭的花;三是指琼花,从远处看白茫茫的一片。理解字词的深刻内涵,只从字面上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领学生由“文”补“画”,让语言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诗时,有学生对“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一句诗产生疑问:“风怎么把人熏醉?”教者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想象权贵们吃山珍海味、喝着美酒、看歌女演奏跳舞,一幅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画面,从“醉”中仿佛看到他们高谈阔论而什么事也不愿做的画面,仿佛听到被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对朝廷收复失地的期盼。(一)改写。儿童的语言富有诗性,教师要引领他们将古诗词改成儿童诗,让古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挖掘 审美 意蕴 陶冶 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