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专题一:起源与奠基——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相关习题】1.docx
《大二轮:专题一:起源与奠基——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相关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轮:专题一:起源与奠基——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相关习题】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二轮:专题一:起源与奠基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修一;。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题基础点1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政治制度相关习题】1-9题1.距今约1.32万年的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遗物100o余件,火塘3处。这些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还有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其中陶片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该遗址的发现()A.为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佐证B.表
2、明当时制陶技术领先世界C.实证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准确时间D.印证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2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堞丝技术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3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In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
3、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A.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C.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4 .商朝前期,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即位国君年岁较长,对民情有一定了解,统治较为得法。到了晚期实行父死子维后,新君往往养于深宫,“生则逸,不知稼稽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是从工此举()A.延续了前代的聚族而居B,加速商朝的政治走向腐败C.说明了宗法制已经成熟D.体现了国家机构逐渐完善5 .周初统治者在进行分封时,不仅分封同姓王与功臣,同时针对前朝贵族,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并给予部分优待,将中原地带以及在此生活
4、的前朝遗民作为分封的内容重新给予了前朝贵族。统治者此举旨在()A.消除商朝残余势力B.维持政权的稳定性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传播华夏认同观念6 .西周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周室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分封的异姓贵族。西周王室不仅将同姓不婚的习俗发展为以法律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还进一步规定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相隔几代,均不通婚姻。西周实行这一度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稳固的政治格局B.维护诸侯的独立地位C.形成开放的治理结构D.确立严格的等级秩序7 .西周时期,周王以五等爵制为原则确立对诸侯的统治秩序。如表为关于春秋时期五等爵制的相关记述。这说明春秋时期()左传僖公四年,许君卒于齐桓公伐楚军中,葬
5、之以侯,礼也。吴语吴王对晋人说:“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进则不敢,退则不可。A.政治传统仍有约束力量B.礼崩乐坏形势日趋严峻C.诸侯争霸成为社会趋势D.五等爵制推动社会转型8 .“艇”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娜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既增加了容量,又更便于制作(如图甲、图乙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可以用来说明春秋后期()甲方形触(仿西周早期形制)乙圆形触(春秋战国之际)A.分封制度彻底崩溃B.金属冶炼技术显著提升C.民间奢靡风气盛行D.青铜器的礼器功能弱化A.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9 .战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
6、个时代各国都修筑长城,其共同职能是()B.保障铁犁牛耕的推广C.在兼并战争中加强防御D.维持七雄并立的稳定基础点2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0题10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一书中统计了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宰相人数及出身(见下表)。表中情况反映r()赵国齐国秦国楚国韩国魏国燕国宰相人数1391871218不详出身宗法贵族5853119不详寒微之士8134194A.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B.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C.天下为公,选贤任能D.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基础点3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法律与教化】11/2题11 .春秋初年,齐
7、国国相管仲率先将国君所立的“法”作为一种新的行为规范从“礼中分离出来,树立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统治模式。管仲此举意在()A.践行依法治国B.完善分封宗法体制C.维护统治秩序D.强调执政为民理念12 .(西周)成王认为不友不孝之人甚至比罪大恶极之人更为可恶,对于不孝、不友、不慈、不恭之人,“刑兹无赦同时他又强调,人有大罪,但若出于过失,又能自首其罪且毫无隐瞒,乃“不可杀这表明,西周初期()A.遵循儒家德治原则C.创建宗法等级制度B.重视建构社会秩序D.阻止礼崩乐坏趋势基础点4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货币与赋税制度】13-15题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相关习题 二轮 专题 起源 奠基 早期 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 时期 社会转型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方面 相关 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22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