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探究.docx
《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探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探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越来越被一线教师所尝试。所谓“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某一议题指导下进行选文组合,设计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文言视野,提升文言审美,发展母语思维,促进文化理解。关于文言文议题的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以朝代为议题部编版语文先秦时期作品最多,共有11篇,其次是宋朝7篇,秦汉时期的有6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5篇,唐和元明时期都是3篇,三国和清朝有2篇。作品时代的选择能体现文言文历史演进的脉络和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以朝代为议题,探讨
2、同一时期作者的思想,作品风格等。如,我们可以把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组合以朝代确定议题,通过阅读探究可以发现,这三首诗虽然同为一个朝代的写实诗作,但其形式.内容、风格、思想情感都有所不同。石壕吏为五言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三言,还有七言和九言,卖炭翁则是七言和九言;从思想情感上看,三首诗的相同点是都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石壕吏更多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侧重于表达作者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卖炭翁表现的是作者对底层老百姓的同情。同时,在叙述风格上也有所差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直接抒情,但另外两首诗采用的是间接抒情。把这三首诗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很容易通过三
3、者之间的相互对比,发现同一时期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很有帮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二、以文言语法为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和我们的口语相差很大,文言文教学既包括“文”,即文学、文本解读、文化常识、时代背景等,也包括“言”的学习,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对“言”进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当阅读的数量有一定的积累以后,学生自然而然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字面意义,但是要做到明白其中规律,追根溯源就需要回到古代汉语语法探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总结语法规律,这里包括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等。以九年级下册曹列论战邹忌讽齐王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文言文 阅读 议题 设计 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