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带标记被动句式拾遗.docx
《《百喻经》带标记被动句式拾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喻经》带标记被动句式拾遗.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百嗨丽e三恂i胎遗百喻经是从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摘录譬喻类的故事汇集而成的,学界普遍认为由大乘法师僧伽斯那整理编撰,由其弟子求那毗地于公元492年译入我国。该经书出于传教目的,语言四字较多、通俗易懂。佛经一类属于译本,或多或少受到梵语的影响,可能与当时白话使用情况有所误差,但百喻经是南朝时期珍贵的白话语料,是一部值得研究的近代汉语过渡时期的.重要文献。以百喻经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众多,亦有研究百喻经被动句式的研究成果,柳土镇(百喻经中的被动句式对经书中的大部分被动句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四类被动句式一为字式、被字式、为所”式、为之所”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柳先生后亦有学者对百喻经被动式落笔探讨。
2、然前人之述备矣,邹德雄百喻经若干语法现象初探对其被动句式略带分析:郭瑞平百喻经虚词研究在介词分析板块概括性地总结了经书中的被动句式特点,但未进行详解。事实上古汉语中的带标记被动句式主要还有见字式、于字式等,百喻经中仍有见字式,而于字式消失,私以为该现象亦值得分析。本文参考大藏经版百喻经,欲对此书中带标记被动式进行定量的特点详解,重点对该书被动式研究进行补充说明。整理得出经书中带标记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类:“见”字式、“被”字式、“为”字式(包括“为所为之所”,二者并未有明显差异,故置一处)。其中“见”字式数量极少,“被”字式其次,“为”字式最多,而“于”字式虽未发现,但依旧列举出“于”字总量
3、,形成对比,以供讨论。具体数量如下(见表1):一、百喻经中“见”字被动式的式微见字在百喻经中多为“看见之意,仅有三例作为介词表示被动之意:(1)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2)我谓空箧都无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箧中,莫见瞋也。(宝箧镜喻)(3)由是之故,我得此马及以珍宝来投王国,若不见信,可遣往看。(五百欢喜丸喻)百喻经中见字式被动句占比极小,这也符合学界对见字式的认知,即它源于战国时期,到魏晋时期已经衰落,而到百喻经成书时已是南北朝了。虽然见字式使用时间较短,但当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见+动”式的词,如“见谅”“见怪”,这也是“见”字式最常见的形式。上古时期的见字式被动句
4、有“见+动”式以及“见+动+于+宾式。见的被动句式的特点是不能直接由见引出行为主动者,因此要与“于”的被动式相配合。百喻经中的例子均为“见+动”式,但都与传统的“见”字式有所区别。(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5)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6)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汗;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如上,传统的“见”字式被动句后往往是单音节动词居多。但从形式上看例句(1)中见后为双音节动词,例句(2)(3)中“见”后为单音节动词。分析其原因,可从语篇实际运用的角度看。百喻经为南齐时译入的白话之作,多短句,且四字居多,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和谐,同时也符合汉语
5、句式齐偶的偏向。“愿见教授莫见嗔也M若不见信,可以认为均是译者主动设计的结果。在其他的佛经中,我们亦能寻到见+双音节动词”的例句为此印证:(7)王惟罪深,必获重殃,叩头于地,愿见矜恕。(中本起经卷上)(8)太子既圣且仁众所依附,而见远逐,故知男贱也。(经律异相)再从语法观之,百喻经中的被动式例句(1)(2)(3)均有不同程度的省略。例句(1)“见教授省略了受事主语我,我”在前文出现,可以看作承前省。而例句(2)(3)与例句(1)区别极大。“莫见嗔也可以意译成不要生气,被动句式似乎难以很好表达。原因在于以祈使句角度,句中省略的主语为“你,而以见瞋”角度看其受事主语为“我,因为见字的使用喑含“我”
6、被处置之意J莫见旗也”按原意应为“莫(我)见膜(于你)也,但实际语用的感受上却是(你)莫见瞋工在文言文的语境下,“莫见瞋也”的确理解较困难,但放在白话语境下便不难解释了。“见”字式中的见”字可能在语义演变过程中作为助词的“被动”含义逐渐淡化,“见瞋”在口语里慢慢与“嗔怪”“责怪”之意靠近,我被处置之义在使用时被忽略C因此莫见瞋也也就可以直接翻译成“莫要生气而省略被动,例句(3中“若不见信,可前往看亦是此理。同样是“见信,例句(6)来源于上古文言文,其“见信”的受事主语“君子”承前省,原为“君子不耻不见信即君子不以不被信任为耻辱。而若不见信中见字被动意义淡化,“见信”约等于“相信”了。当今口语中
7、常有“莫要见怪”“还请见谅”等“见”字被动式的运用,虽然我能意识到“见”的被动意义,但使用时常常将其等同于一般动词,这种情况可以从百喻经中看到一定的历史渊源。二、百喻经中“于此为简体字“于,百喻经中所提简体字“于”皆为“於。”字被动式的消失郭锡良先生曾考察过“于字的起源和发展1,在甲骨文中便出现了“于”字式的被动句。不过他更偏向认为“于字句不能算是真正的被动式,“于”引进的是动作适应的范困,是一种广义的处所。于字式到底算不算被动句式的问题在此便不加讨论了,权且用学界广泛认同的观点,把于字式当作被动式看待。唐钱明先生在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2中指出“于”字式在四朝中(先秦、西汉、东汉、六朝)占被动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喻经 标记 被动 句式 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