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ppt
《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规划.ppt(8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目目 录录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三、全国省际河流省界断面规划主要成果三、全国省际河流省界断面规划主要成果四、水资源监测主要技术方法四、水资源监测主要技术方法一、一、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1.1水资源监测定义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1.1.1 定义水资源监测(water resource monitoring)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开发利用保护现状进行定时、定位分析与观测的活动。水资源监测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
2、水循环过程中水文要素进行监测。自然水循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地下水;社会水循环主要包括对供、取、耗、排用水过程进行监测。1.1.2 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1、站网布设。传统水文监测主要以河流水系为基础进行水文站网布设,体现在一条线上;而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除水文监测外,还涉及取用水,土壤与地下水等,由线到面,由陆面(平面)到立体。2、主要监测方法与手段。水文监测以驻站测验为主,巡测和自动监测为辅,流量测验不要求在线监测;水资源监测以巡测和自动监测为主,驻测为辅,结合调查统计,流量监测一般要求实现在线监测。1.2 为什么要开展水资源监测 1.2.1 中央1号文件要求 1、水是生
3、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3)建立水资源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3、对水文工作的要求 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为强化监督考核提
4、供技术支撑。1.2.2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文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
5、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1.2.3 是实施大水文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大水文发展的需要 1、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文事业已快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覆盖主要江河湖库、布局较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水文站网体系。全国水文系统现有各类水文测站39799处,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3183处、水位站1407处、雨量站15750处、水质站6097处、地下水站12522处;主要江河干流水文自动测报能力得到较明显提高,水文信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水文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建设、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科学管理、水环境保
6、护与水生态修复等提供了大量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水资源条件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水文的基础地位更加重要,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问题、问题 一是一是当前我国水文站网总体密度较低,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为中小河流治理、防治山洪灾害、抗旱、行政区界水资源管理服务的站网非常稀少。二是二是自动监测与应急机动监测能力较低,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整体覆盖率不高,特别是地下水、土壤墒情、水质等要素的监测,大部分还是人工监测;应急机动监测能力整体不强,没有形成应急机
7、动监测体系。三是三是水文信息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数信息服务还处在基本信息提供方面,深入分析的成果与产品较少;在山洪、城市洪涝预警预测、旱情定量综合分析评价、水资源配置与水生态修复分析评价等还相当薄弱。四是四是服务领域还比较狭窄,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城乡发展以及农村水利、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还不够深入。五是五是水文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还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3、措施、措施 一是要加快水文站网建设,夯实水利发展基础一是要加快水文站网建设,夯实水利发展基础。二是加强水文监测,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二是加强水文监测,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三是加强水文服务,全面提高服
8、务水平三是加强水文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切实加强对水文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水文现四是切实加强对水文工作领导,积极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代化建设。总体目标:自2012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近期建设,基本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初步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科学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水利部决定依托水利部水文局组建部项目办。1.2.4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需要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需要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二、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主要原则2.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控制目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红线控制目标1.1.用水总量控制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省界 断面 水资源 监测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