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延模结构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延模结构设计.ppt(2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拉延模结构设计思路拉延模结构设计思路拉延的运动过程拉延的运动过程拉延模分类拉延模分类l单动拉延(外导向拉延,内导向拉延)l双动拉延l三动拉延l切角拉延l带侧整形的拉延单动拉延模设计过程单动拉延模设计过程l我们以下面这个件为例(注意每个步骤中的重点)1.核对拉延模行程并确定气顶数量及位置核对拉延模行程并确定气顶数量及位置l拉延模压边圈行程制件拉延后最大落差+10mml气顶数量=压边力/单个气顶所受力(3T-4T)+安全个数(0-4)l气顶位置的布置 (1)保证气顶均布在分模线外侧并尽量接近分模线 (2)尽量保证300MM均布 (3)尽量保证受力平衡 制件最大落差40.20MM,工艺卡所提供的行程
2、60MM足够气顶调整到合适位置2.设计凸模、凹模及压边圈工作部分设计凸模、凹模及压边圈工作部分筋厚要求:型面60MM.受力筋50MM.其他筋40MMl凸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1)用分模线和型面裁出凸模的形状 (2)确定刃口高度 压料面为二维曲面时高度一般为40MM 压料面为三维曲面时高度一般为50MM (3)做出受力筋601050刃口高度凸模工作部分l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1)用型面裁出凹模的形状 (2)用坯料线外偏10-20MM确定凹模 工作部分的轮廓 (3)分模线里外各偏25MM 做出受力筋 10-20MM凹模轮廓坯料线分模线6050分模线拉延筋中心线凹模工作部分l压边圈工作部分的设计 (1
3、)用型面和分模线裁出压边圈 工作部分的形状 (2)用坯料线外偏10-20MM确定压边圈 工作部分的轮廓(同凹模做法)(3)确定刃口高度 压料面为二维曲面是高度一般为50MM 压料面为三维曲面是高度一般为60MM (4)做出受力筋50刃口高度压边圈工作部分3.布置调整垫块及镦死垫块布置调整垫块及镦死垫块l调整垫块布置(压边圈)(1)300MM-400MM均布 (2)调整垫块安装台的位置 距离压料面至少30MM (3)手动线时尽量保证垫块 的上表面在坯料面以下至少30MM 镦死垫块布置(下模)(1)尽量保证400MM均布 (2)至少保证4个调压垫与 调整垫块对上,保证平衡 (3)除保持平衡的垫块,
4、尽量 让调压垫靠近分模线下模镦死垫位置压边圈调整垫块位置4.确定模具尺寸、导腿尺寸、导板尺寸位置确定模具尺寸、导腿尺寸、导板尺寸位置l确定模具尺寸 (1)调入模板,调整闭合高,模具长宽 (2)确定模具操作高 (3)确定模具吊耳、起重棒、翻转套大小及位置l确定导腿尺寸 (1)导腿宽度至少占整体宽度的1/3,最好能做到2/5左右 (2)确定导腿刃入量l凸模导板尺寸及位置 (1)一个方向两块导板时,导板的安装位置约在凸模长度 方向的1/6处 (2)导板导向面的宽度约为凸模长度的1/5-1/4 (3)导板高度压边圈行程+60mm凸模导板尺寸及位置导腿宽度约占整体宽度的1/35.确定压料芯气顶接柱及下模
5、二层板确定压料芯气顶接柱及下模二层板l确定气顶接柱 (1)气顶接柱最高高度=2x 接柱直径 (2)气顶接柱接触面积 3/4(接柱整园面积)l确定下模二层板 (1)综合考虑压边圈上导板的 高度,气顶接柱高度也就确 认了压料芯底板高度,再加 上镦死垫的安装空间,便确 定 了二层板的高度 (2)还要考虑下模的整体强度及 起重装置(吊耳,起重棒等)的空间气顶接柱接触面积 3/4(接柱整园面积)即可 6.确定压料芯限程及坯料送料定位装置确定压料芯限程及坯料送料定位装置l确定压料芯限程 (1)一般采用退料螺钉限程,外导向盒式导向模具多用限程板。(2)限程距离=压料芯行程 +(10mm-20mm)(3)一般
6、选用4个布在受力平衡的四角l确定送料制件定位 (1)制件左右两侧多采用定位导向板定位 (2)制件前后多用定位健定位,但制件过 长则采用定位板定位 (3)手动线制件上下料多采用上下料架20MM注意退料螺钉布置位置及受力平衡注意定位件位置和距离7.满足设计任务书及客户要求满足设计任务书及客户要求l压板槽、上模快卡、下模快速定位的要求l键槽及通键、加工基准孔的要求l起重形式的要求l气顶接柱上加钢垫、气顶躲空的要求l气路及电路位置的要求l模具防反、防侧向力的要求l客户及任务书对标准件的要求l客户的其他要求(如铸字、叉车过孔等)客户要求铸出式起重棒客户要求气顶躲空任务书要求键槽及通键客户要求铸字加工基准
7、孔客户要求叉车过孔客户要求铸出式起重棒客户要求气顶接柱上加钢垫要求定位板式传感器客户要求加刚性限制器客户要求的电路位置任务书要求的安全平台加工基准孔8.布筋、挖夹持孔、减重孔及流水孔布筋、挖夹持孔、减重孔及流水孔l布筋 (1)两筋间隔最大400MM,一般控制在350MM以内 (2)底空型腔深度最好小于三倍的立筋长度,为保证 铸造清砂,型腔不易过深过窄。(3)受力筋上尽量少挖减重孔 (4)尽量避免十字筋l夹持孔及减重孔的尺寸及形状,根据模具结构尺寸大小 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底边与模具底面间距至少100MM-120MMl流水孔一般为直径40的圆孔,设在模具型腔底部,并要保证 液体能流到模具外侧。l检查干涉,做出躲空。实体设计完成工艺更改可能对拉延模结构造成的影响工艺更改可能对拉延模结构造成的影响l分模线更改 影响气顶的布置,凸模及压边圈支撑筋的位置,镦死垫的位置,凸模及压边圈导板的大小及位置等l坯料线更改 影响压边圈及凹模压料面的大小,制件定位位置,调压垫的位置l型面更改 影响压料芯行程,型面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