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ppt
《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ppt(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 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3.1 岩溶及岩溶水治理基本对策 根据岩溶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岩溶,制定基本处治对策。洞穴型、管道型岩溶:回填方案充填型岩溶:大、小管棚方案、注浆加固(帷幕、周边)+大管棚方案过水型岩溶:引排方案大型干溶洞(主要针对基底处理):托梁+板跨方 案、型钢混凝土+板跨方案、钢管群桩方案、桩基+承台方案、路基填筑方案、梁跨方案、弹性地基板梁方案岩溶水治理:注浆堵水方案(帷幕、周边)、泄水洞方案、堆积体加固堵水方案、绕避方案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溶洞位于拱部回填溶洞向拱顶以上发育规模较小,无水(少水)的空腔、半充填型溶洞护拱溶洞向拱顶以上发育规模较小或溶洞尽管向上发育较高但宽度很窄喷锚网
2、防护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较广,溶洞顶板稳定性较好立柱支顶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均较广,溶洞顶板发育在隧道拱顶以上10m以内拱罩防护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均较广,溶洞顶板发育在隧道拱顶以上10m以上,顶板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存在小块落石的可能,且清除危石难度较大溶洞地段隧道加固参考表(一)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溶洞位于底部回填发育在隧底附近的小型空腔或半充填溶洞注浆(钢管桩)隧底10m15m的溶洞充填物,通过注浆或钢管桩注浆形成具有足够承载力的注浆改良复合地基板(梁)跨越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充填型溶洞,充填物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及承载力,但均匀性较差,通过板(梁)调整地基的整体均匀
3、性,控制差异沉降拱桥跨越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且纵向发育范围有限的空腔桩基承台(托梁)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空腔、溶洞充填物承载力很低,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的充填型溶洞、不易封堵的过水通道路基填筑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空腔,纵横向发育规模较大,通过复合地基及隧道内预留沉降空间解决工后沉降问题溶洞地段隧道加固参考表(二)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溶洞位于侧部护墙防护侵入隧道开挖轮廓线范围有限的溶洞护墙支顶溶洞发育范围较宽广,溶洞侵入隧道范围较大或横穿隧道溶洞地段隧道加固参考表(三)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3.2 工程实例:洞穴型、管道型岩溶对策:回填方案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
4、例案例2004年10月3日,八字岭隧道DK108+865处揭示岩溶洞穴,直径约3m。针对该岩溶洞穴,采用I18钢架C20砼护拱,外设干砌片石缓冲层。溶洞内预埋竖向排水盲管。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案例 2005年10月15日,云雾山隧道开挖揭示DK247+562特大型充填块石土岩溶,岩溶纵向发育线为DK247+563+445(长118m),线为DK247+573+435(长138m),溶腔向线左发育,宽约60m,基底以下局部深度超过80米。对该溶腔采取“超前注浆+大管棚”方案处理后通过。注浆前注浆后注浆加固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过水型岩溶对策:引排方案 针对过水
5、型岩溶,原则上引排维持既有通道方案处治,不得随意对岩溶管道堵塞,以免形成水害。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案例 2005年8月11日,野三关隧道进口开挖揭示DK119+512隧底发育过水型岩溶,右侧为岩溶大厅。岩溶为两头窄的芒果状,最宽处约18.3m,岩溶水流自左向右流入大厅消水洞,旱季水流量为43m3/h。针对该岩溶:清除大厅内堆积体,锚网喷防护,隧道基底采用“托梁+钢筋砼板”跨越,隧道结构加强。3.岩溶治理技术及工程案例案例 2005年3月29日,王家岭隧道开挖到DK61+473,超前探测表明前方为正交型过水岩溶管道,经放水试验,最大流水量为540m3/h。后爆破开挖,发现管道由左拱腰向右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溶 治理 技术 工程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