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新馆.ppt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新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新馆.ppt(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苏州博物馆新馆 通过一学期对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公共建筑的基本内容以及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的要求,如功能要求,技术条件的要求以及艺术形象的要求等。现在,我就以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为例,从建馆的地域环境、文化特地域环境、文化特性、和建筑设计造型、色性、和建筑设计造型、色彩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彩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公共建筑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一一 :苏州博物馆简介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由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其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
2、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括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二二 :苏州博物馆选址规划总平面图建筑及周边环境平面图 它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三:三:苏州博物馆面临的文化冲突 苏州是一座有着2 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文化南方地域文化的代表。确定选址后的博物馆却面对着重重压力,当时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消息如“新馆
3、建在拙政园的心脏上”、“废了忠王府,伤了拙政园”、“救救忠王府,救救拙政园”等等不断传出,让这个还未开始的工程遇上了诸多批判的眼光。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迫使原本就很重视规划的贝老更加重视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后,苏州博物馆便有了现在的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通过布局达到象征 效果。着眼处是贝聿铭签名式的几何结构,线条硬朗而明快,冲淡了苏州 的委婉。却用清淡的色彩、简单的线 条与古典暗合。楼房建筑不高,大胆利用了下层空间,不显霸气,就 为了和周围环境一起呼吸。几进递进式的结构呼应中国传统庭
4、院设计风格,门口一角碎石老松,相映成趣,颇有几分禅意。四:四: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思想 苏州博物馆模型 五:五:苏州博物馆具体解析 新馆建筑总面积:15391平方米,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新馆建筑群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造型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这使得人们首先从图形构成认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隐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建筑 设计 原理 苏州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