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ppt.ppt
《结核分枝杆菌.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核分枝杆菌.ppt.ppt(5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简介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临床病征四、病理性改变简介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简称为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i)。结核杆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支杆菌科分支杆菌属。对人类致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非典型结核杆菌也可引起类似结核样病变,但少见。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有两个两阶段:第一阶段:暴露过结核杆菌的个体受到感染;第二阶段:感染的个体发展为结核病,在感染后的第一或第二年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最大,潜伏的感染可持续终身。一、生物学性状(1 1)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X(0.
2、20.5)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革兰染色不易着色,抗酸染色呈红色以痰液直接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多为单个存在,有时呈V、Y、人字形排列。痰菌量多时,可排列成束状或集聚成团。荧光染料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金黄色荧光。近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壁外尚有一层荚膜。一般因制片时遭受破坏而不易看到。(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最适温度为37,低于30 不生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结核杆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钤薯、甘油和天门冬素等的固体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常用的有罗氏(Lowenstein-Jensen)固体培养基。根据接种菌多少,
3、一般24周可见菌落生长。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可能由于接触营养面大,细菌生长较为迅速。一般12周即可生长,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临床标本检查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的阳性率高数倍。结核杆菌在罗氏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3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结核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与牛分枝杆菌的区别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而牛分枝杆菌不能。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触酶试验阳性,而热触酶试验阴性;非结核分枝杆菌则大多数两种试验均阳性。热触酶试验检查方法是将浓的细菌悬液置68 水浴加温20min,然后再加H2O2。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有气泡者为阳性。(4 4)抵抗力)
4、抵抗力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脂质,故对乙醇敏感,在70%乙醇中2min死亡。脂质可防止菌体水分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d,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在液体中加热6263 15min或煮沸即被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对紫外线敏感,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可被杀死。结核分枝杆菌对酸(3%HCl或6%H2SO4)或碱(4%NaOH)有抵抗力,15min不受影响。(5)(5)变异性变异性l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l对异烟肼耐药与katG基因丢失有关。易感株有该基因,耐药株无。利福平主要作用于RNA多聚酶。编码该酶的基因
5、(rpoB)突变则引起对利福平耐药。耐利福平株rpoB基因发生突变,敏感株则否。二、致病性二、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体成份,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脂质含量与结核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强。(一)致病物质(一)致病物质荚膜脂质蛋白质多糖质核酸1、荚膜荚膜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脂质和蛋白质。作用:荚膜能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3(CR3)结合,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上的粘附与入侵;荚膜中有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供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所需的营养;荚膜能防止宿主的有害物质进入结核分枝杆菌,甚至如小分子N
6、aOH也不易进入。2 2脂质脂质 索状因子:是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一种糖脂。能使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蜿蜒索状排列。它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若将其从细菌中提出,则细菌丧失毒力。磷脂: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可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干酪样坏死。硫酸脑苷脂(sulfatide):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蜡质D:是一种肽糖脂和分枝菌酸的复合物,可从有毒株或卡介苗中用甲醇提出,具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3.3.蛋白质蛋白质结核杆菌菌体内都含有数种蛋白质,其中重要的蛋
7、白质是结核菌素(tuberculin)。结核茵素与蜡质D结合,能引起较强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4.多糖质多糖质多糖质常与脂质结合存在于胞壁中,主要有半乳糖,甘露醇、阿拉拍糖等。多糖质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局部病灶细胞浸润。5.核酸核酸结核杆菌的核糖体核糖核酸(Ribonucleie acid ribosonic,rRNA)是本菌的免疫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二)所致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通过呼吸道引起肺结核为最多。原发感染1、肺部感染 继发感染2、肺外感染
8、进入肺泡1.肺部感染(1)原发性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少数活的TB被巨噬细胞吞噬碳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巨噬细胞破坏 释放出大量TB在肺泡内引起炎症被另一巨噬细胞吞噬 X线胸片显示哑铃状阴影 原发灶 TB大量生长繁殖进入肺门淋巴结 经淋巴管扩散 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肿大原发综合征90%形成纤维化或钙化 潜伏性结核5%活动性肺结核 在细胞处繁殖侵害可经淋巴、血流扩散全身粟粒性结核初期感染时缺乏特异性细胞免疫,感染36周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同时也出现超敏反应。5%可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中少数患者因免疫低下,可经血和淋巴系统,播散至骨、关节、肾、脑膜及其他部位引起相应的结核病。结核潜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核 分枝杆菌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