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ocx
《问题解决: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问题解决: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摘要:科学教学的最终指向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如何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笔者近几年自己尝试的课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问题解决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科学课堂教学案例。关键词:问题;教学;实验;学习;能力理解是每位教师每堂课都要追求的教学目标,为理解而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笔者认为通过直接传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知道某个知识,但无法理解这个知识。知道这个知识后,学生能记住这个知识,并通过回忆再现这个知识,但始终无法建构起对这个知识意义上的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
2、学生自身的体悟。基于问题解决的科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建构起自我知识的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学生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情境,呈现客观事实,使学生认同知识;采用有效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思维模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一、借助实验情境呈现客观事实解决认知冲突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具有纯化、简化客观事物的功能,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学生在进教室前,并非一无所知,他们的大脑里已经储备了一些经验和认识,这就说所谓的前概念。教师可以借助实验
3、情境,呈现客观事实,帮助学生化解认知冲突,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如浙教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密度一课:在提出密度公式后,教师提问学生: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大小是否有关。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关,因为他们具有“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这样的前概念。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一桶水的质量大于一滴水,但其密度都是1克每立方厘米。这样的引导旨在让学生明确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无关。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认同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无关。但是,这样的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采用实验情境,呈现客观事实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用台秤称出体积为1立方厘米、2
4、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实心铁块质量,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体积/立方厘米123质量/克密度/克每立方厘米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教师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体积/立方厘米123质量/克7.915.823.7密度/克每立方厘米7.97.97.9布置任务:将上述数据描到下列坐标图中并连成图象:上述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去否定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中发现。通过实际的测量、数据处理,学生自然能发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样的概念认知是学生体悟出来的,他们能真正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在“大气压”教学中,学生有“饮料是被嘴吸上来的”这样的前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
5、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解决:实验1:如图1:在一支装满饮料的试管中塞上塞子,塞子上插一根导管,让一个学生来吸饮料,学生会发现怎么吸也吸不上来。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饮料不是靠吸上来的。实验2:如图2:关闭止水夹,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抽取一定量空气,此时未发现有水进入广口瓶,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进入瓶中。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能清楚地知道饮料不是吸上来的,吸的作用只是为了形成气压差,饮料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瓶中的。教师可通过有效的实验情境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在有效的实验情境中,逐步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完善学生已有的概念,从而建构起新的科学概念。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建
6、构所得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供破解疑难问题的“思维支架”。二、采用有效类比搭建“理解支架”提升学习能力人的学习从整体上看是循序渐进的,当面临教学难点时,教师可采用有效的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迁移。类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理解支架”,在这个支架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就能理解一些较难的概念和原理。在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中的“空气与氧气”一课中,有两个教学难点:一是如何理解测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二是如何利用气压差分析实验产生的误差。为了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实验进行耳有效类比:Ur=I=如图3,关闭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广口瓶中2
7、0ml空气,然后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进入瓶中。用量筒测出进入水的体积也是20ml,从而得出“水的体积和抽出空气体积相等L_J图3的结论。师:同学们,水为什么会进入瓶中?生:当瓶中气体被抽掉后,瓶内气压减小,而瓶外气压不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瓶中。师:抽出的空气与进入的水为什么体积相等?生:进入的水占了被抽空气的空间,所以两者体积相等。师:对,我们可以通过进入水的体积得知被抽空气的体积,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等效替代法。那么如果老师要测出瓶内氧气的体积,能用等效替代法吗?生:不能,因为没有抽取氧气的工具。师:对的,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呢?生:我们可以把氧气烧掉,因为燃烧可以消耗氧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解决 初中生 思维能力 培养 实践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