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武陵话今昔(骆仁新)(4).docx
《采风武陵话今昔(骆仁新)(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风武陵话今昔(骆仁新)(4).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采风武陵话今昔骆仁新今年开春以来,除了春节期间的七、八天好晴日外,之后的天气一直都在阴雨低温中回旋。3月12日,一个难得的多云天。我作为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一员,高兴地带上单反,参加了协会组织的首次武陵采风活动。在同行兼老友驾驶的私家车上,与几位会员闲聊中,忆起了我与武陵的往事。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想当年,我与武陵可说是既有缘又无缘。1974年12月,我从农校中专毕业后,差一点儿就分配到了当时的武陵区工作,后因故调整到分水区。真乃因缘际遇,不尽人意。在我人生之路早期的一个关口,惜与武陵失之交臂。在调回县城工作,尤其是1988年12月跳槽到广播电视部门当记者后,去武陵的机会就多了。记得第一次是
2、拍摄报道万县的一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后来我虽去了五桥,但在三峡工程清库前,记不得是哪家单位请我拍片,还去属于龙宝区管辖的武陵镇,拍摄了将淹没的长江边上偌大一片已经果实累累即将采摘的荔枝林。在我保存的小相册里,至今还有几幅当时拍摄的荔枝树照片。2005年,万州区进行“四合一”的行政体制调整,我被合并到当时的区文广新局后,响应号召于当年7月提前退休,开办电视工作室。先后应区国土局邀请拍摄移民淹没乡镇的移土培肥工程,连续三年多次去武陵镇拍摄镜头;应区水电局邀请,去武陵等乡镇拍摄病险水库整治专题片;应区计委(后发改委)邀请,给武陵和分水镇合拍了一部小城镇建设申报短片;应区建委编撰画册邀请,去武陵
3、等乡镇拍摄照片;应区民政局邀请拍摄地名文化系列片时,专门将区史志办的专家请到武陵镇现场出镜,讲述巴国和巴人的故事,并拍摄了相关画面;记得前几年,好像是重庆电视台来武陵拍摄什么节目,时任镇宣传委员李相欣,提前邀请我去拍摄照片。但由于我那段时间较忙无法脱身,只好转请了摄影协会一位朋友前往在多年拍摄新闻和专题片的途中,我也常常乘机动船或武陵的汽车轮渡,过长江经武陵镇转车往返。由此,从濒临长江狭长的武陵老场镇,到移民搬迁后高居岩顶纵横碑阖的新场镇;从曾经乘坐机动船需半天时间才能到达,到乘车从泥结碎石公路一路颠簸、一路尘土飞扬地两三个小时到达,再到如今沿着平稳无尘的柏油公路一个半小时内就能到达,我亲眼见
4、证了武陵镇这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武陵镇,是万州区长江上游北岸的一个边境乡镇,与忠县为邻。武陵镇原属万县管辖,曾是县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称“武陵区”,设立区公所,管辖江北的武陵镇和武陵、溟渡、石桥、郭村、鹿井公社,江南的燕山、新乡、长坪公社,共8社1镇(1984年公社改乡)。为此,当时的武陵区,北岸与忠县石宝区接壤,南岸与石柱县的临溪区、西沱区交界。而且武陵镇的场镇在全县最大,有“万县首场”之誉。1992年10月,武陵撤区建镇后,至2004年期间,相继合并了鹿井乡和石桥乡的8个村。在举世嘱目的三峡大移民中,武陵镇属移民大镇,搬迁的后腿,还涌现出了挥泪砍倒“定情树”的董生芬大娘等移民先进典型。尔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风 武陵话 今昔 骆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