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古代攻防的城墙石碑.docx
《讲述古代攻防的城墙石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述古代攻防的城墙石碑.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讲述古代攻防的城墙石碑【摘要】南京明城墙肇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卫京师而修筑的重要防御工程。其筑城思想独特,将山脉、湖泊作为天然的屏障,是中国筑城史的代表作之一。清末清军与太平军利用南京城墙的军事功能开展的战役,可谓是冷兵器时代南京城墙防御之绝唱。除了史书记载,这段历史还在南京城墙上留下了三组石碑,三组石碑是南京城墙防御功能的最好说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关键词】南京城墙太平天国石碑一、石碑概况(一)曾国藩修治金陵城垣缺口碑(见图1)曾国藩修治金陵城垣缺口碑位于太平门外龙脖子段城墙内侧,碑体高1.84米,宽0.76米。除因枪击造成的9处崩坏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
2、。缺口碑上共138字,全文如下:“道光三十年/广西贼首(洪)秀全等作乱/咸丰三年二月十口/陷(我)金陵/(据)为伪都/官军围攻八年不克/十年闰三月师溃/贼势益张/有众三百万/扰乱十(又)六省/同治元年五月/浙江巡抚臣曾国荃率师进攻金陵/三年六月十六日/于钟山之麓用地道克之/是岁十月/修治缺口/工俊/镶石以识其处/(铭)日/穷天下力/复此金汤/苦哉将()/来者勿忘曾国藩记并书”(二)太平门东段龙脖子段外侧城墙修复记事碑太平门东段龙脖子段外侧城墙修复记事碑,合计4块。中间一块上刻有63字,全文如下:“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孟夏月/奉惠委修太平门东首城墙一段/计十五丈善后工程局委员运司衔江苏江浦知县长沙
3、黄国忠监修匠头孙克明王永发耿有福”此块石碑两侧各嵌有一块石碑,上书“东界”“西界”,在“东界”碑的左上方,还嵌有一块“东界”碑。(三)太平门东段龙脖子段内侧城墙修复记事碑太平门东段龙脖子段内侧城墙修复记事碑,合计3块。中间一块上刻有62字,全文如下:“光绪十二年岁次丙辰孟夏月/奉宪委修太平门东首城墙一段/计长肆丈善后工程委员运同衔江苏江浦知县长沙黄国忠监修匠头孙克明王永发耿有福”此石碑两侧各嵌有一块石碑,上书“东界”“西界”。二、太平军与清军的攻守之势(一)太平军攻城咸丰三年(1853年),在洪秀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挥戈直指江宁府(即南京)。正月,太平军抵达聚宝门(今中华门)外,占领了城
4、外的雨花台高地,从大报恩寺向聚宝门进攻。清末两江总督陆建瀛、江宁将军祥厚闭门坚守。看着高达十多米的城墙,紧紧关闭的城门,彻夜巡守的士兵,太平军意识到江宁府以城墙为屏障,易守难攻,想要夺取江宁府,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太平军绕城查勘,以数十人为一拨,对环城各门不停地进行骚扰。清军不知详情,以火炮攻击,驱散人群。就这样,清军的大量主力部队被聚宝门等地的“骚扰”牵制,这正中了太平军声南击北之计。太平军利用在长沙招募的数百名挖煤人,组成一支“土营”队伍,用“龙口法(即挖地道)”攻城。他们从静海寺内挖地道至仪凤门,在地道内放置数千斤炸药,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仪凤门附近的城墙被炸开,太平军从缺口冲进城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述 古代 攻防 城墙 石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