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遗产及其价值研究.docx
《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遗产及其价值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遗产及其价值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浙江诸置三1耕灌工程遗产及其价值研究桔椽井灌是最古老的灌溉方式之一。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桔棒井灌工程群是目前仍在使用的灌溉工程遗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分析了诸暨赵家桔椁井灌的历史演变、遗产构成、工程特性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窕认为,赵家镇桔椽井灌的延续使用有其特殊的自然和历史背景;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12世纪,外来移民利用此地优越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简易而有效的桔椁提水、发展灌溉农业,逐渐繁衍形成村落。灌溉工程体系规划科学、设计完善、管理有效,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诸暨桔椽井灌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科技和文化价值,是早期灌溉文明的活化石,近几十年遗产范围快速
2、萎缩,应予科学保护。桔椽;井灌;提水机具;灌溉工程遗产;价值1研究背景桔椽作为最古老的提水器械,早在公元前15世纪以前就已在古巴比伦和埃及灌溉中广泛使用1-2O中国最早关于桔椽提水井灌明确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4世纪的庄子一书,孔子的弟子子贡向灌溉的农夫建议“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洗汤,其名为棒”,说“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3o证明早在2400多年前,中国就已有使用桔椽提取井水灌溉的方式。由于桔椽搭建简便、成本低廉,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桔椽井灌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应用十分普遍4-6o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中就称“桔椽”是“今濒水灌园之家多置之,实古今通用之器。”7直
3、至19世纪,这一灌溉方式在许多中国农村地区仍在使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桔椽等传统提水器械被逐渐淘汰。而在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至今仍保留和使用着成规模的桔棒井灌工程群,它们存续至今,有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从灌溉工程遗产的视角,分析诸暨桔椽井灌的历史演变、遗产特性及价值,并探讨这一古老的灌溉型式在这里得以存续的客观原因。本研究对诸暨桔椽井灌工程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诸暨桔椽井灌工程遗产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赵家镇的泉贩、赵家两村,其中泉贩村最为集中、保存最好,是遗产核心区。遗产所在区域属会稽山丘陵区走
4、马岗主峰下的黄檀溪冲积小盆地,地势平缓。遗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湿温多雨,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35Omm1600mm,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001000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无霜期约245天8。盆地内最大的地表径流黄檀溪是钱塘江支流浦阳江的二级支流,汇水面积和迳流量都较小,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溪流水位最大变幅约3m。遗产区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侏罗系上统寿昌组(J3s)基岩。上部冲洪积层由下至上依次为黄褐色砂砾石、中细砂、亚砂土等组成,具有一定层理结构,孔隙发育,透水性强;后者下伏于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由陆缘喷发相沉积形
5、成的酸性火山岩类构成,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地下水资源丰富,埋深浅、回补快,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当中,补给来源主要依靠降雨入渗,通过补给深部基岩裂隙水和地表河流进行排泄。特有的自然地理及气候水文特点,为提水井灌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泉贩、赵家两村总人口7700多人,耕地面积5331亩,人均年收入1.4572万元(2014年)。2起源与演变诸暨桔椽井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泉贩、赵家两村村民分别以何、赵两姓为主,据其宗谱记载,皆是12世纪后移民至此,逐渐发展农业、繁衍生息、慢慢形成村落,并成为一方望族9-10o由于各类文献中对这一带桔椽井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均无明确记载,我们通
6、过田野调查,结合碑刻、宗谱等文献分析,至迟17-18世纪泉皈、赵家一带桔椽井灌已非常普遍。赵家村赵氏宗祠内保存有一块刻于1809年的“兰台古社碑”,记载当时赵家一带“阡陌纵横,履顺皆黎,有井,岁大旱,里独丰谷,则水利之奇也。”11在赵氏宗谱中载有道光二十年(1840)所立的永康堰禁议一篇,称“天旱水枯,家家汲井以溉稻田。旱久则井亦枯,必俟堰水周流,井方有水。以地皆沙土,上下相通,理势固然。”12而在另一篇谱外杂记中记载,相传永康堰为康熙时(16621722)所建:“传说村前大坂地盘高耸,田水苦无灌注,康熙间开通水路,自檀埃村南起,延亘五六里至磨山脚,筑成一堰,名曰永康堰。”13通过这些信息可以
7、推断,至迟1718世纪赵家镇一带桔棒井灌已十分普遍,而且当时的古人对地表-地下水循环机理已有科学认知,并利用这一原理人为增加地下水入渗补给。当地将这种桔椽提水灌溉的井称作“拗井工20世纪30年代以前赵家镇的拗井达8000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即每块农田均有对应的一口拗井来提水灌溉。据1985年统计,当时赵家镇还有拗井363311,灌溉面积6600亩14,桔椽井灌仍是当地主要灌溉方式。在近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赵家镇的农田面积快速萎缩,许多拗井也被填埋废弃,数量剧减。目前在遗产核心区泉贩村,拗井保存最为集中,还有118口,灌溉面积约400亩(图2),传统的桔椽提水灌溉仍在延续。永康
8、堰于民国时期被洪水冲毁,1950年代在其上游附近又建堰一座,专为拦水增渗、增加附近井中的可供水量。3遗产特性分析诸暨桔椽井灌有其产生和延续的自然与文化基础,桔椽井灌工程设施组成、遗产分布、灌溉管理也有其独特性。3.1 桔棒井灌工程体系诸暨桔椽井灌工程体系由两部分组成:拦河堰,增加区域地下水补给量;田间桔棒井灌系统,由若干个灌溉单元组成,每个灌溉单元均包括古井、桔椽与灌排渠系等。诸暨赵家镇一带俗称“丘田一口井工每丘田都有一套由古井、桔椽提水器械、田间灌排渠道等共同组成的小而精的灌溉工程体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灌溉单元,当地称作“汲水田工每丘田面积大多为13亩,近年有的田块经过整合,达十几亩甚至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诸暨 桔槔 井灌 工程 遗产 及其 价值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