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改进.docx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改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改进.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改进原创:柏春庆来源基础教育课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让学生自如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以及公民生活?在这一系列的思考与追问下,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提出并关注“深度学习”这个概念。例如由美国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WilliamandFloraHewlettFoundation)发起,美国研究院(AmericanlnstitutesforResearch,简称AlR)组织实施的StUdyofDeeperLearning:OpportunitiesandOutcomes(SDL)项目,无论在理论发展还是实践创新方面,都具有里
2、程碑式的意义。再如,我国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研究团队,段金菊、张浩、吴秀娟等学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也不断推动着国内深度学习研究的开展。2014年,教育部正式确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由此可见,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是人们自觉回应知识经济、终身教育、优质教育理念对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结果,因此,如何促进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海淀区作为教育部“深度学习”项目实验区,并开始跟随教育部学习并实践此项目,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与理解。一、对“深度学习”的基本了解“深度学习”作为教学改进项目,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指向的是当今教学现状与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教
3、学中,教师多是就事论事,对学科课程整体理解不够,缺乏课程、教材和学生视角下的整体课程观、教学观W学生观,因此在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等基本问题时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难以站在育人目标的宏观视野下提出关键性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规律把握不到位,策略选择依据不足,多囿于经验型教学;教学后评价与反思意识的薄弱,致使他们不能自主地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转化成与具体教学策略相关联的教学原型,来指导教学持续改进。因此,教学中多出现关注结果多、体现过程少,关注碎片多、体现整合少,关注知识多、学科思考少等现象,导致学生对学科本体的理解和对学习的意义以及有效迁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
4、力明显欠缺。指向教学改进的深度学习项目正是直指这些问题,着眼于培养学生灵活地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课堂和未来工作中问题的能力,提出学生要在教师引领下,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应该说,这一概念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既要求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在原有的认知
5、结构中建立联系,并在新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也强调了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提出了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等重要能力,包含着认知领域、人际领域和个人领域三个基本维度。相比原有教学,深度学习更强调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实用性价值、教育性价值以及生命价值,更提倡让学生在核心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实践与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并使其自动化、系统化、结构化、素养化,最终让学习产生素养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深度学习项目下的四要素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转变,在深度学习中,提出了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单元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持续性评价。这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系统
6、的“环”:围绕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确定预期目标,借助核心活动达成目标,并通过持续性评价调整、检验与反馈教学的达成度。由此,很好地将教、学、评三者进行了有效统一,增强了教师整体设计课程与活动的系统性。(一)基于学生需要的学习主题深度学习中的学习主题是有难度且系统的,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从内容角度划分,它既可以是课程或学科中(一个或多个学科)较为核心的内容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也可以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实践性课题,或者就是教科书上的单元或章节。从范围角度划分,既可以是基于学科中较为核心的内容或某一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大单元,也可以是基于文本自然单元整体中的某条主线或一系列设计的中单元,还可以是基于一课时
7、或一个知识点下的小单元。这些都可以根据教师的想法和学生的实际作不同的调整。但无论是哪一种主题确定的方式,都要建立在对学段、学年、学期的整体课程规划上,在学段、学年、学期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并使其具有发展性与实践性。实际上,对学习主题进行筛选与整理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寻找单元内容蕴含的关键性学科知识能力、学科思想方法、核心价值观念等,分析单元教育价值与教育定位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度理解“为什么教”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教育内容更有价值?学生学会什么更有意义?教师的这种思考与选择,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促使知识的素养化。例如
8、,针对教材某一单元中采用不同文体描写同一事物的特点,可以“以不同文体视野下的XX为主题,让学生借助学习单从此类事物的共性、个性出发进行思考与感悟,体会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以及带给自身的不同感受。学习之后自由创作,在实践中再次加深对主题与事物本质的认识与思考,凸显学科本质与学科思想。再如,有些学校有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可以请学生设计“你心目中的体育项目或游戏”,并介绍清楚设计的原因、适用的范围、具体的玩法、需要注意的细节等,最终通过展示、交流、评选等形式适当选用或采纳,由此既体现学科本质,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意识。这些主题的确定,都在一个系统中进行,一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实践语言、发展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度 学习 视角 教学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