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上的起重机械.docx
《汉画像石上的起重机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画像石上的起重机械.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汉画像石上的起重机三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庖厨、采矿、盐井等生产劳作的场景很多,当时比较先进、使用广泛的生产工具和器械几乎都被逼真地刻画出来,成为汉代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记录。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不少都描绘了我国古代原始的起重机械桔椽、辘解。这类机械虽然结构简单,却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是我国古代机械的伟大创新。目前,学术界针对画像石生产劳动题材的研究很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科技发展的视角对其中一些生产工具、机械进行的研究则较少。笔者尝试对汉画像石中桔椽、辘皓这两类“起重”机械进行初步梳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学术界专家。一、桔棒桔椽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汲水
2、起重工具,它利用杠杆原理使汲水更为省力。它的结构是:在一个竖立的架子上搭一根细长的横杆,横杆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作为支点,横杆的一端悬吊水桶,另一端捆扎重石或其他重物。打水时,把水桶(或其他汲水器)放入水中,待打满水后,人们借助横杆末端重物的重力作用,就能把水提拉至所需之处。桔椽是最原始的臂架型起重机械,它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使人们用较少的力就能将水从井中取出来,提高了汲水灌溉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桔椽的起源很早,明代罗顽物原中记载:“伊尹始做桔棒。”元代王桢农书中记载,汤时大旱,“伊尹督民田头凿井,并以灌田,今之桔棒是也”。据此,可推知桔椽起源于公元前17世纪。墨子备城门中作“颉
3、皋”。按照说苑反质的记载,郑国大夫邓析发明了桔椽:邓析过卫国,见五位农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工邓析下车为之教:”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日桥。终日溉韭百区不倦。”庄子天地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南游楚国,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抱瓮入井出灌,便向前介绍桔椽:“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日:“奈何?”日:“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洗汤,其名为椽。”据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桔椁已经用于农业灌溉了。汉画像石中,有相当一部分画像是表现庖厨内容的场景图。先民的日常生活中,屠宰、清洗和蒸煮食物需要大量用水,因此桔根作为一种汲水用具在此类题材的画像石
4、中经常出现。如:山东嘉祥宋山庖厨画像石的右下角,就刻有一个桔椽,桔棒左侧有井,一人正手拽水罐从井中取水(图一)。长清县孝堂山庖厨画像石中的右下角刻有一口井,井上有井栏,井边立一柱,柱上部有叉,叉口中置一横杆,一端坠有重物,另一端系绳,一人手拽绳从井中提水(图二)。临沂白庄备宴画像石右端刻有一口水井,上有桔棒架于支座上,右端挂有水桶,左端压以重物,一人正手提桶从井中取水(图三)。从上述画面可以看出,桔椽的构造大同小异,大多是在木架或木柱上捆扎一根横木,一头坠以重物,一头系以水罐,用手一拉,它就垂下来,放开,它就抬升上去,以此达到从井中取水的目的。桔椁的效率,比早先采用的抱瓮浇灌的效率要高得多,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画像 起重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