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向、方式与方法.docx
《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向、方式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怀源:小学“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向、方式与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整本书源自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选本”与“整本”并行的教材系统。民国时期,叶圣陶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1的教材编写思路,以“精读”和“略读”为基本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自语文课程标准(2(Hl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学习任务群,把红楼梦等书指定为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读整本书教学从课外阅读变为课堂教学以后,以“内容分析式”教“读整本书”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增加了师生负担,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要从概念上明确,“读整本书教学是教学生学习读整本的书,目的是教会学生读整本的书,发展学生的阅读素
2、养。要落实“读整本书”教学,一定要从方向、方式和方法上作系统的研究。方向,是教学的意向,是教学价值选择的结果,关系到最后要达到什么目标。方式,是分类实施教学的样式,决定了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是具体实施策略的分解,体现了不同方式的功能,既包含教师指导方法,也包含学生个人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方法,是落实“读整本书”教学的重要部分。目标决定了方向和方式,而方法因方式而异,也因人而异,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作相同的选择,在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作不同的选择。方法有结构,也有个性化的经验和能力的体现。读整本书只是一个方向,怎么读整本书是方式,怎么能够读懂整本书需要方法。一、发展素养:“读整本书
3、”教学的方向学生的素养发展是整体的,整本书也是整体的,以整本书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是非常恰当的。把阅读整合到学生身上,以一本书或者多本书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就是在整合的情境下发展学生的素养。1 .积聚阅读经验阅读经验,是学生阅读各式各样文本后的体验.阅读经验可以分为整体阅读经验和文体阅读经验。整体阅读经验是作为一个读者的基本经验。第一是读懂文本的经验,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进行解释和评价,能够读懂字面之老,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第二是能从作者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目的,对一本书进行研究,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三是能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评价。文体阅读经验是阅读某类文本形成的经验。阅
4、读叙事类文本,能够从人物、情节、语言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评价: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够从特点、结构、语言三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评价。阅读经验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和体验的结合体,是学生开展阅读的基础。2 .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够阅读各式各样文本的水平表现,可以分为思考力和表达力两方面。思考力可以具体为检索信息、整合解择以及反思评价,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根据文本信息建构意义1表达力分为设计制作、应用写作以及文学创作,能够根据要求,结合文本,综合表达个人观点。3 .发展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是学生借助文本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表现,可以分为语言素养和学习素养。语言素养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际
5、表现,在迁移情境中能够正确引用或者化用语言。学习素养是能够把阅读中的所得迁移到其他学习情境中,表现为解决学习困难的水平。阅读经验发展为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融合为阅读素养。它们需要教师在“读整本书”教学中有意识进行培养,建立低、中、高不同年段的表现标准。二、讨论分享:“读整本书”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方式分为课堂结构形式和教学推进形式,二者都需要设计。1 .实施角度第一,问题探究。设置情境,以问题引领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教师能通过对核心问题的研究,整合一本书中不同部分的内容,带领学生加深认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二,分享交流。学生以汇报读书所得的形式,分享阅读的收获。学
6、生不同,思维方式往往也不同,阅读经验也不同,这样的分享能够激起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作品展示。阅读以后,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所得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一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作品。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设计不同的作品,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学生通过完成作品,进一步思考书中内容,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交流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别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也能在众多作品中定位自己的作品,从而自我反思和改进。2 .设计角度整本书的讨论不只在于“深度”,更在于“角度”。现实中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靠的不是思维深度,而是思维角度,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因此,要垂视“读整本书”讨论的角度。第一
7、,分析人物。从不同侧面,结合书中的细节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对书中人物特点进行剖析.对人物剖析的过程,就是阅读深化的过程,依托于人物言行等方面的细节。第二,梳理结构。结构是整本书的构成方式,学生读书不能局限于细节,要能够跳出书的内容,具备结构意识。情节变化比较明显的书,可以通过让学生绘故事地图等形式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展示故事的架构,让学生对故事的结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同类的书,比较相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类的书要进行区分。学生掌握了书的结构,有助于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第三,研究细节。细节有多种表现形式。故事中的细节表现人物,推动故事发展,也能够让读者如临其境,在阅读中产生共情。说明类文
8、本的细节是对事物的真实再现,增加读者的知识,进行辨别。不同的细节有不同的作用,教如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细节分类,建立类意识,这样学生就会掌握阅读不同文本细节的规律。第四,领悟表达。领悟表达不是告诉学生写作手法,更不是教给学生写作术语。领悟表达有两个角度,一是整本书的架构,二是文章的语言特色。学生有意识地探究语言特色,是加深语言理解的途径,也是培养语感,发展语言的重要方式。一个好的作者,总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让学生透过文字的意义揣摩语言的妙处,是学生从整本书的语言库学习的重要途径。第五,体验策略。策略,是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方法。阅读策略是衡量学生是否会阅读的重要标准。学习阅读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怀源 小学 教学 方向 方式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