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国以任贤使能而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国以任贤使能而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国以任贤使能而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国以任贤使能而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臣闻人主所与共天下者,二三大臣也。二三大臣所与共政事者,内外百执事也。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无贰,颊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如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以相济,小大不能以相维,而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故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则疑其未尝同也。面焉而唯唯否否,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尝言以夸于人,不成焉而托于所尝料以议其上。省曹之勘当,椽属之书拟,有可之按事,长吏之举步,恩焉则敛而归己,怨焉则委之日:“此安能以自由?“时政之得失,
2、除授之当否,疆场之缓急,言焉而得,则将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日:“此徒言而无益。”士大夫而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赖于此也?况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率应故事,徒文具,而无恻怛忠敬之实。其号为说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后微致规切之意。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型。臣为此惧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拓开规摹收拾人物。苟挺特自守者,虽无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复难信之忧,必假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之可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夷之。平居有规警之益,缓急无乏才之忧
3、,其于治道兴替,关系非轻。(选自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有删改)【注】文具,指条文规定。材料二: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日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尽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
4、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臣为此惧A深愿陛下B与二三大臣C察人心D邪正之实E拓开F规摹G收拾人物【答案】AEG【解析】句意:我为这而感到忧虑,深深地希望陛下与大臣们明察人心邪正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程式,招揽人才。“臣为此惧”中,“臣”是主语,“为此”是“惧”的状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A处断开;“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作“愿”的宾语,宾语后E处断开;“规摹”是“拓开”的宾语,“人物”是“收拾”的宾语,两个动宾句中间G处断开。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常指负有专责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B. “贤”,指贤能
5、的人,与师说“圣益圣”中的第一个“圣”用法相同。C. “自由”,指自作主张,与现在所说的“自由自在”中的“自由”意思并不相同。D. “矜”,指夸耀,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词义相同。【答案】D【解析】夸耀;怜悯。句意:就自夸而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凡是在世的旧臣,还承蒙怜惜养育。其他补充解释:B.都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贤能的人和圣人。句意:地位较高的官员的推举贤人。/圣人更加什么。C.自作主张;随心所欲。句意:这个怎么能够自作主张呢?/随心所欲,无拘无束。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管天下需君臣同心,如果臣子各怀异心,各谋其利,那就会祸患无穷。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任贤使能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