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docx
《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案班会背景:我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十分严峻,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率高,其中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发生的比率比其他类型更高,我国中部地区的校园欺凌发生率最高,校园暴力在小学阶段的发生率最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增强对校园欺凌的防范意识。2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校园欺凌的勇气和自我保护能力。3 .倡导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并激发他们主动维护校园安全的责任感。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2、课:通过展示校园欺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展示真实的校园欺凌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欺凌的恶劣影响。案例一: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3月10日下午,该男孩被同学约出去玩之后遇害,嫌疑人是三名学生,其中一人还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长期遭受校园霸凌。案例二:2024年3月16日(周六)17时40分,接群众报警称湘南实验中学校门前发生打架事件。公安机关迅速出警赶赴现场处置。经查,在校大学生洪某旺(男,22岁)、马某超(男,22岁)等7人于3月16日下午来到湘南实验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其间在校门外与
3、该校学生张某(男,15岁)因言语琐事发生冲突。之后洪某旺、马某超等人持细铁棍冲进学校对张某等人进行追打,导致张某受轻微伤。目前,公安机关已将洪某旺、马某超等7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归案。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案例三:大同市大成双语学校小学生赵某某(男,9岁)、晋某某(男,9岁)对同寝室同学孙某某(男,10岁)多次实施辱骂、殴打、欺凌等严重不良行为。案例四:2月28日,云南富宁县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拍照上传空间。案例五:4月9日,山东邹城初二女生宿舍内被殴打被逼下跪。案例六:4月0日,北京105中学一女生遭轮番扇耳光。案例七:4月17日,广东汕头多名青少年围殴一名身着校服男生。案例八:4月19日,
4、湖北红安后为争女朋友斗殴,操板砖砸人手段凶残。案例九: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学生及社会青年追打,捅伤。案例十:5月12El,福建晋江学生校外打架一死两伤。案例十一:5月19日,辽宁沈阳宁官实验学校篮球暴力事件。案例十二:6月16日,山东济南一中学多名学生暴力殴打同校学生。案例十三:6月21日,湖南怀化一女生在校园遭8名学姐群殴致耳膜穿孔。案例十四:6月26日,河南信阳数百中学生赤膊群殴。.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如何看待这些行为?认为它们会对受害者造成哪些伤害?(二)知识讲解:详细阐述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定义校园欺凌:解释什么是校园欺凌,包括言语、身体、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欺凌。
5、校园欺凌的定义: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类型:1 .言语欺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欺凌方式,包括辱骂、嘲笑、威胁、诽谤等。特征是通过语言伤害他人,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2 .身体欺凌:包括推操、殴打、抢夺财物等。这种欺凌通常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3 .社交欺凌:指的是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行为。社交欺凌会让受害者感到被边缘化,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4 .网络欺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它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发送恶意信息、曝光
6、隐私等。网络欺凌的影响范围更广,可能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伤害。校园欺凌的特征:1.重复性:欺凌行为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会反复发生。5 .力量不平衡性:欺凌者通常在身体、社交或心理上具有优势,而受害者处于劣势。6 .故意性:欺凌行为是故意的,欺凌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特定目标进行攻击。7 .伤害性:无论是言语、身体还是心理上的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8 .隐蔽性:有些欺凌行为可能比较隐蔽,不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9 .群体性行为:有时欺凌可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可能涉及到一群人对一个人的欺凌。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受害者:受到欺凌者;协助者:跟随欺
7、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关系:首先应明确,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行为人不包括校外人员;校园暴力则可能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之间。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是在校学生,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既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9。其次,校园欺凌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而不包含偶发的侵害行为;校园暴力则不一定是持续、反复的行为。另外,精神侮辱(例如:起绰号、孤立某人)等方面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但并不能归为校园暴力。但究其本质,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拒绝 校园 欺凌 共建 和谐 主题 班会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