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天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2022年3月目录第一章“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1第一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1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5第三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8第二章总体要求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三节规划目标12第三章提档升级发展方式,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14第一节提升绿色发展水平14第二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17第三节积极推进碳达峰应对气候变化19第四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创建20第四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巩固区域绿色发展本底21第一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21第二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2第三节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24第四节加强生物多样性
2、保护25第五章统筹“三水共治Z改善水环境质量26第一节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26第二节加强水资源保护28第三节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29第六章全面推进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31第一节推进区域和污染物协同治理31第二节严格大气污染源管控33第三节强化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34第七章强化土壤分类管控,提升土壤环境质量35第一节实施土壤分级分类管理35第二节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36第三节推进地下水环境保护风险管控37第八章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38第一节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38第二节持续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40第三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1第九章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维护区域生态安全4
3、4第一节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44第二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46第三节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46第四节加强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47第十章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49第一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49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监督体系49第三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50第四节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51第五节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53第十一章保障措施55第一节组织领导55第二节完善制度55第四节公众参与56第一章“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十三五”时期,天门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第一节“十
4、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长江大保护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天门河整治,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完成大庙泓沟、九条河、龙嘴河、杨家新沟、长汀河、东湖、西湖、拖市河、南支河的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河湖水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全面完成。实施城区“四湖六河水系连通工程,活水循环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黄金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容工程启动实施。汉江流域“禁渔”工作全面部署。完成32处非法码头关停取缔和复绿。汉江河道非法采砂有效整治,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机制不断健全。大力推进岸线整治,全市共清退岸线47.78公里。汉江沿线、汉北河(含皂市河)及天门河两岸完成造林16000亩。开展
5、2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13项饮用水源地整治任务。推进企业非法排污整治,全面完成263个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完成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延伸工程,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生活垃圾焚烧东湖、西湖、北湖、新南湖、汉北河、天门河、返桥河、龙嘴河、杨家新沟、河山干渠发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黄潭镇等10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通过“三治三禁”2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6%,圆满完成省级考核目标(81%);细颗粒物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省级下达“十三五”目标(53微克/立方米)。通过“三治一保一考核“3打
6、赢碧水保卫战,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oo%,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无劣V类水体,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通过“两查两管”4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了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5家污染地块完成场地调查和风险管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关停拆除畜禽养殖场2931家,改造治理规模养殖场663家、中小养殖场637家。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和厕所革命,整治村庄环境,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9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
7、及率达到99.7%,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覆盖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2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秸秆禁烧、锅炉禁煤、高污染燃料禁燃。3天门河为重点的流域治理、湖泊水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乡镇跨界断面考核。4污染地块场地调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危险废物监督管理、农村环境整治管理。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6:44.3:41.1,相较于201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9%,第二产业降低6%,第三产业提高8.9%,产业结构优化明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十三五”末,顺利完成省政府对天门市下达的13%能
8、耗强度和33万吨的能耗增量“双控”目标。2020年人均用水量701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30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降低37.5%;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36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降低45.5%。“十三五”期间,污染物排放量强度明显降低,废水排放总量为11068万吨,较2015年削减9.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5年分别减排4.95%、18%、12.1%29.7%12.2%,五项污染物总量减排均完成省级下达目标。环保督察整改严格落实。整合成立了天门市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指挥部,建立了工作调度机制、现场督办机制
9、、工作通报机制,每月进行一次台账汇总,每季度进行一次市级调度,适时开展现场督办、情况通报,推进整改工作高效运行。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33项反馈意见、交办的19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18项整改任务完成整改14项,剩余4项正按序时进度推进,交办的50件信访件全部办结;省级环保督察37项反馈意见完成整改35项,交办的74件信访件全部办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1个,已完成整改销号并通过省级验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成立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印发了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机制的规定(试行)天门市生
10、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天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大力推动环境违法违纪行为查处联动机制改革,市纪检监察机关、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天门市查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和生态环境损害违纪违法案件协作配合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改革试点,出台了天门市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工作方案天门市生态环境局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加强,黄金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出水水质标准由一级B提升到一级A,日处理能力由5万吨提升到8万吨。完成岳口潭湖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2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
11、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共建成污水管网296.42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全面提升,达到99.54%;2020年天门市已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全覆盖,建成一套日处理能力5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一座年容纳能力10万m3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市区餐厨垃圾合理利用和处理率达到70%,完成了垃圾分类试点任务,竟陵街道新城社区被评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社区。启动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出台了沿江化工企业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关改搬转的支持
12、措施,共排查并清理完成46个固体废弃物点位。全市21家涉危涉重重点行业企业全部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治理,疫情期间对8家城区医疗机构、26家乡镇医疗机构、19处隔离点医疗废物、废水规范处置实行了全覆盖巡查,做到医疗废物废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无害化处置率为100%。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十三五”时期,天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但是深层次矛盾和困难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仍然较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低碳产业、清洁能源等产业尚处于基础阶段。可再生能源发展起步晚,长期处于空白期,在近两年内将陆续推进建设一批光
13、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但尚未形成规模效益。绿色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绿色经济增长极尚未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摆脱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持续向好的态势仍不稳定,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成为亟待破解之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PM2.5和。3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2018-2020年的天门市PM2.5和。3对污染天气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9.3%和49.0%。O3污染等新型环境问题凸显,2016-2020年,Ch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接近空气质量二级浓度限值,在源头防控和多污染协同控制上需要加强研究。天门市位于省境外.襄阳.荆门-荆州污染传输通道附
14、近,易受外来大气污染传输影响,传输通道城市、县市区之间有效的联防联控体系尚不健全,大气污染治攻坚合力不够。移动源污染防控能力建设不足,技术人员缺乏。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距离精细化网格监测还存在一定差距。水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十三五”期间,汉江岳口、汉北河铜冢桥2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但汉北河铜冢桥水质类别不稳定,单月水质超标多次出现。十四五期间天门汉江(丹江口下)控制单元和汉北河控制单元水质改善均存在较大压力,工业企业数量较多,城镇污染负荷较大,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天门河拖市断面和汉川新堰断面不能稳定达标等问题;同时,天门市城区位于控制单元内,城镇人口密集污染负荷较大,集镇雨污分流不彻底,
15、管网覆盖率不够,畜禽养殖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处理任务较重,农业面源防治水平有待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基础薄弱。土壤污染治理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土壤监测人才、设备和技术水平需进一步强化。地下型水源地达标率很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仍在探索阶段,饮用水安全能力和饮水质量有待提升。在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保障环境安全方面仍需要持续发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依旧突出。城区部分单位小区内部管网雨污混接,生活污水未能实现应收尽收,黄金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岳口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分离,污水难以有效处理。乡镇雨污分流管网延伸不足,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不完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面临技术、资金以及人员方面的限制。垃圾分类设施和试点工作需进一步推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存在差距。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覆盖面和精细度还不够,水环境监测断面向小微水体延伸不够等,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精准性不够。生态环境数据碎片化问题突出,综合大数据平台尚未形成,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监测和环境健康监测评估能力薄弱。生态环境治理人才队伍规模不足、技术水平有限、技术装备不成熟,专业化能力不适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需要。第三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