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教案.docx
《向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向校园欺凌说“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危害,增强对欺凌行为的辨识能力。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拒绝欺凌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认识欺凌行为,掌握拒绝欺凌的技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则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案例一:河北邯郸一初中生遭3名同班同学杀害并掩埋: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害人是一名男孩,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
2、学。案例二:2024年3月16日(周六)17时40分,接群众报警称湘南实验中学校门前发生打架事件。公安机关迅速出警赶赴现场处置。经查,在校大学生洪某旺(男,22岁)、马某超(男,22岁)等7人于3月16日下午来到湘南实验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其间在校门外与该校学生张某(男,15岁)因言语琐事发生冲突。之后洪某旺、马某超等人持细铁棍冲进学校对张某等人进行追打,导致张某受轻微伤。案例三:2023年10月30日,一段关于福建龙岩市侨育中学一名男生被逼吃粪便的视频引发关注。案例四:2004年,7月27日,黑龙江13岁男孩赵宝力强奸了一名14岁的同村女孩,法院决赵家赔偿女孩9000元钱,但没想到赵宝力因此怀
3、恨在心,并于次日在女孩面前杀害了女孩的母亲,最后仅判决劳教一年半便被释放了。案例五:2023年12月,浙江温州网传一女生遭校园霸凌被多名中学生殴打。视频显示,该女生被多名男女扇巴掌,拉到角落踢打。对此,永嘉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被打女生无生命危险,警方已介入调查,具体原因暂不便透露,后续会发布通报。案例六:2023年10月,冷水江市发现网友自称女儿在学校遭遇旃凌的视频后,第一时间组织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经公安部门初查,张某(女,7岁)与李某(女,7岁)、朱某(女,7岁)、张某(女,7岁)、谢某(女,7岁)、崔某(女,7岁)、谢某某(女,7岁)均为该市渣
4、渡镇某小学二年级同班同学。10月20日中午13时许,因张某等同学在操场跳绳时出现争执,发生相互打闹约1分钟,期间张某被另外几名同学短暂围住拍打。案例七:2017年11月,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了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案例八:寿县寿春中学学生吕某于2016年12月7日15:00左右,在学校教学楼广场因琐事与该校另一位学生赵某1发生言语及肢体冲突,继而朝赵某1的左脸打了一巴掌。.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引出主
5、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拒绝欺凌,与善同行。”(二)知识讲解(IO分钟).讲解欺凌行为的定义、类型(如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和危害。校园欺凌概念: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习)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者群体)单次或者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凌、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者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事件。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更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校园欺凌的类型:1 .身体欺凌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方式,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对他人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
6、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2 .语言欺凌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3 .社交欺凌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4 .网络欺凌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校园欺凌的参与者:1、欺凌者欺凌者是指在校园内外实施欺
7、凌行为的一方,其中包括主要欺凌者和欺凌协助者/支持者。2、被欺凌者即受欺凌者,是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在校园欺凌行为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3、旁观者旁观者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他们不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者,但目睹或听闻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校园欺凌行为中处于旁观的位置。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旁观者可能采取三种行为:作为、“不作为、对欺凌行为起哄。“作为是指及时为受欺凌者提供支持、帮助和保护;“不作为是指拒绝为受欺凌者提供支持、帮助和保护;对欺凌行为起哄是指该旁观者并未表现出欺凌行为,但他的行为可能增强欺凌者的攻击行为。旁观者的行为会产生旁观者效应:旁观者的“作为效应能遏制欺凌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园 欺凌 主题 班会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