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中华门城楼复建探析.docx
《南京城墙中华门城楼复建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城墙中华门城楼复建探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南京城墙中华门三匐鞭析南京城墙主要包括两种含义。广义上的南京城墙指在各个不同时期在南京地区建造的城墙,其中包括春秋三城(棠邑、,赖渚、冶城)、战国两城(越城、金陵邑)、秦汉秣陵城、孙吴建邺城、六朝建康城、南唐江宁府、南宋建康府城、元朝集庆路城和明南京城(含京师城墙、浦子口城、六合城墙)等1。狭义上的南京城墙特指元至正廿六年(公元1366年)建造的南京明城墙。本文所述的南京城墙即为特指明代城墙。1中华门及其城楼的历史和现状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取了皖南休宁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9字箴言2,调集20万工匠,动工修建南京明城墙,历时21年,于1386年全面完成。明代南京都城由宫城、
2、皇城、京城、外郭四圈城墙组成。历经650余年风雨沧桑,宫城、皇城、外郭三重城墙已毁坏殆尽,唯有高大的京城城墙保存较为完好。京城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为33.676km(1954年实测),墙高1418m,上宽712m,下宽1018m城墙一周共设13座城门,东有朝阳门(今中山门),南有聚宝(今中华门)、通济、正阳311,西有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5门,北有太平、神策、金川、钟阜4门3。其中朝阳门、神策门各有一道瓮城,石城门有两道瓮城,聚宝、通济、三山门各有3道瓮城。迄今为止,聚宝门(今中华门)是13座城门中保存最完整雄伟的一座城门,其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堪称我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门
3、,始称聚宝门,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它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雨花台景区以北,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中华门东西宽118.5m,南北长128m,高20.45m,占地面积15168m2,由3道瓮城、4道券门贯通。中华门首道城门上下共分3层,上层原筑有一座形制宏伟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城楼。据记载,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明武宗南幸,曾于正月迎春日,在此“坐观百艺”,可见当年此门形制之宏大。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曾在金陵游一文记载:“出
4、聚宝门,即城南门,其城墙上之层楼,虽不及北京正阳门之严整,但城墙规模之宏壮远胜之”4。可见,中华门城楼当时盛况。清嘉庆年间,城楼轰然倒塌,十余年无人问津。后江宁县筹款重建,形制有所缩小,但仍为三重檐歇山顶样式。据资料记载:江宁县所修城楼再次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太平之役,诸门饱经烽镐,谯楼多罹兵燹5。光绪年间,对该城楼屡有修建:“光绪元年、三年,再修。”1937年12月120,侵略南京的日军以山炮、飞机和坦克猛烈轰击中华门,城门上的城楼被毁。从此,中华门瓮城顶部平坦无垣,成了一个偌大的平台。此后至今,中华门城墙再未修复。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建中华路时改名中华门,现中华门城门上的题字
5、是在1931年“双十”节前夕,由蒋中正所题。1949年后,中华门瓮城为南京市政养护队与秦淮区人防使用。1979年3月,南京市革委会决定成立中华门管理所,完成瓮城内搬迁改造。1980年2月16日(即春节),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中华门正式划并至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2中华门瓮城的险情与隐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门瓮城几经修缮,外观基本恢复原貌,但由于城楼的缺失,城台部分一直处于裸露状态,长期遭受雨水侵蚀,渗漏、风化现象严重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为此,笔者开展了认真调研,经过实地勘察可清晰地发现,中华门瓮城存在的险情和隐患如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城墙 中华 城楼 复建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