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二O一一年八月八日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刖5“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部署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中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将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这些都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规划。本规划是市级一般专项
2、规划,对于“十二五”时期我市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总结与回顾。“十一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积极推进“十一五”市场监管规划提出的监管目标和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首都市场秩序、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及奥运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市场秩序保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具有首都特色的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新“三定”方案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市场监管职责更加明确,分工更加科学,部门协作和联动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
3、监管执法体系。积极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对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动态监管;不断完善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以风险点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强化,将监管重点从事后向事前转变,初步形成了市场监管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2 .服务型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搭建了以三级服务平台为基础,以网上登记为支撑的市场主体准入服务平台。深入贯彻落实新公司法,实现了新旧登记制度的平稳过渡。通过网上登记系统的全面应用,市场主体准入服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和公众。全市三级公众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从政策咨询、服务预约、社会评价到
4、远程办理的全程信息化服务,登记平台的总体社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截至2010年底,本市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46万户。“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形成了投资、交易、消费指南、市场专项预警、市场秩序评估等一系列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信息服务产品。定期发布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建立了社区工作站、网上工作站、以及边远山区的流动工作站,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网络,构建了便捷的政府管理部门与公众交流的渠道,仅网上工作站累计访问量就达118万人次。“十一五”期间,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提出了行政指导的管理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相关部门充分利用行政指导
5、灵活性与亲和性的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律,在提示事项办理、消除违法隐患、纠正轻微违法、引导科学消费、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3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制约机制开始形成。“十一五”期间,对“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制订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标准,明确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来源和使用权限,进一步拓展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共归集各类信息1324万余条,外网企业信用网站月均访问量超过230万次,每日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户数超过7.6万户,为保障交易安全提供了有效支持,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好评。4 .建立了具有首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
6、管体制机制,营造了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十一五”期间,建立了由市政府食品办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协调顺畅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监测网络体系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科学评估、市场准入、监测与监督抽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归集发布和日常监督检查六项机制。遍布全市的1万余名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将首都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延伸到3472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充分整合卫生、质监、进出口检验检疫、工商等部门的质量检测资源,实现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多环节的检测、分析和预警。在远郊区县建设和改造了10个食品配送中心、3488家村镇食品连锁超市和2300多家社
7、区食品便利店,提高了优质合格食品对社区、偏远乡村的辐射能力。建立了食盐、鲜肉、主要副食和农业投入品四大配送体系,有力地保障了食品安全。“十一五”期间,共对2713批次不合格食品实行强制退市,全市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72%。5 .市场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首都市场秩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商标授权经营制度在全市180余家市场内实施,制售假冒商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广告监管系统监测各类广告1733万条次,违法率控制在3%左右,广告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净化。合同履约率提高。截至目前共制定和推行了涉及汽车交易、家政服务等100多种合同示范文本,集中查处了技术转让、
8、连锁加盟、中介服务等领域的合同违法案件。有形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市场升级改造和规范达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累计升级改造市场742个,重点区域市场内商户的食品索证索票制度、进货台账制度和场厂挂钩制度落实率达到1()0%。电子商务监管框架初步形成,网络交易环境得到改善。经营性网站定向搜索系统,实现了对本市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自动搜索,目前已筛选定位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网站约84000家,有效扩大了监管视野。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有效控制,建立了传销预警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重点查处了医药购销、图书出版、商业零售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6 .建立并完善了高效畅通的消费投诉及争议调处机制,消保维权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市场监管 体系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