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docx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2012年7月前言一、交通发展形势二、交通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一)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二)着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三)着力推进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四)着力推进交通精细化管理(五)着力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六)着力推进交通科技创新与信息化(七)着力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八)着力推进实施人才工程四、实施保障(一)规划与用地保障(二)资金与政策保障(三)体制与机制保障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设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特征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为
2、了更好地指导“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加快推进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和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各项目标的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会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等部门以及民航、铁路、邮政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并通过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形势分析,按
3、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对策,确定了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相关的保障措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遵循“开放、科学、务实、创新”的编制原则,举办了国家部委、周边省市交通部门、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区县政府等十余次座谈会,召开了院士、国务院参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通专家、市民代表等多次咨询会,开设了网上公众建言献策专栏,在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期限:2011年-2015年。一、交通发展形势“十一五”期间是北京市机动车增长最快、交通投入最大、交通结构改善最明显、交通管理最有效、市
4、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交通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构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应对了5年净增200多万辆机动车的挑战,基本满足了市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适应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时期市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约2118亿元,占同期GDP的4.0%,比“十五”时期增长101.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59%o实施公共交通低票价优惠政策。建成10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到336公里。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实现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交”。2010年城
5、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68.98亿人次,比“十五”末增长33.2%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十五”末的29.8%提高到39.7%o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355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达到263公里,比“十五”末增长14.3%o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21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03公里,比“十五”末增长64.8%,实现了“区区通高速”。干线公路里程达到3462公里,比“十五”末增长15.6%,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干线公路总里程的比例从63.5%提高到88.6%,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建成了T3航站楼、北京南站、我国第一条自主创新的高速铁路一一京津城际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建
6、成了东直门、西直门等5个综合客运枢纽。建成了城市交通智能指挥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运行指挥系统、国内首个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一批智能化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建立了三级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了治超、治安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公路综合执法检查网络。实施了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技术等30多项地方交通标准。推广使用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推进了废旧轮胶粉改性沥青等一批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分阶段实施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工作,完成了1000多项疏堵工程项目。实施了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重点区域停车价格调整等需求管理措施。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实现了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的奥运交通总目标,赛事交通和社
7、会交通和谐运转,圆满完成了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十一五”期间北京交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口、就业岗位和城市主要功能区建设仍集中在中心城,出行时空分布更为集中,潮汐特征更为明显,中心城交通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剧;机动车发展呈现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态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设施不完善、衔接不畅,难以与小客车出行方式竞争;路网结构不合理,微循环不畅;枢纽场站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换乘衔接,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缓慢,占路停车等问题凸显;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交通 发展 建设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