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国士刺客豫让.docx
《伪国士刺客豫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伪国士刺客豫让.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伪国土刺mi上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周王室的日趋没落,诸侯的纷争更加剧烈,一度雄踞中原的晋国退出了霸主的地位,国家大权逐渐被范、中行、智、赵、韩、魏六卿掌握。六卿树党争权,相互肉鱼,欲置对方于死地。经过五年的殊死较量,范氏、中行(音杭)氏、智伯相继被消灭,于是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分晋地,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家分晋这个历史转折点上,智伯的家臣豫让毁身苦行,殒身报仇,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豫让早年曾当过范氏、中行氏的家臣,由于自视甚高,屈居下僚,因此心情郁闷,常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感。俗话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为今后打算,豫让于是投奔晋国炙手可热的权臣智伯。智伯
2、赏识豫让的才智,更信任其忠诚,便待以国士之礼,视之为忠谋之士。得到智伯的信任与重用,享受前所未有的恩宠,豫让感恩戴德,决心披肝沥胆,任其驱驰。智伯权欲极强,对王位怀有觊觎之心。由于权倾一时,骄横跋扈,智伯不仅无视晋侯的存在,而且肆意侵凌蚕食“五卿”封地。为铲除篡夺晋政路上的障碍,智伯首先将矛头对准范氏、中行氏。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458年),智伯联合赵、韩、魏吞并了范氏、中行氏。三年后,智伯又假借晋侯之名,威逼赵、韩、魏各献百里之地。韩、魏畏其威势,各自向其“致万家之邑:然而赵襄子(无恤)对智伯的威胁拒不听命。智伯于是胁迫韩、魏出兵伐赵。次年,赵襄子兵败,退守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镇)。由于晋阳城
3、墙完备,府库足用,智伯久攻不下,于是决汾水灌城。晋阳被围了一年多,城中大部分地区如同水乡泽国,百姓难有栖身之地,加之财食将尽,士卒病赢,危亡迫在眉睫面对危局,赵襄子接受了家臣张孟谈的建议,利用韩、魏与智伯之间的矛盾,以求纾解围城的困局。在赵襄子的授意下,张孟谈夜缱出城,游说韩康子与魏桓子,以“唇亡齿寒”为喻,明白告诉对方:“赵亡,韩、魏亦不保。”为求自保,韩、魏与赵暗地结盟,密谋灭掉智伯,并约定时日,决堤反灌智伯军。在韩、魏、赵的联手下,智伯终于在这场政治角逐中败下阵来,不仅丢掉了性命,而且连祖宗苦心经营的基业及自己费尽心机所侵夺的大量土地化为乌有智伯被杀后,赵襄子将其头颅作为饮器,以发泄对智
4、伯的仇怨。对晋国朝野来说,智伯的被杀,无不令人欢欣鼓舞。然而此时,惟独豫让如丧考妣,痛心疾首地叹道:“士为知己者死。吾受智氏厚恩,今国亡族灭,辱及遗骸,吾偷生于世,何以为人?”对豫让而言,智伯的知遇之恩,唯有以死相报才能无愧于心。为了报仇,他改名换姓,身藏利刃,假装成罚作苦役的刑人,潜入赵襄子内厕一口,赵襄子入厕,看见涂厕之刑人,突有不祥之感,于是喝令拿下。左右从刑人衣中搜出匕首,赵襄子知是刺客,便厉声追问起来。豫让对此毫无惧色,坦然承认自己是智氏家臣,是为其报仇来的。赵襄子敬其忠义,制止左右手刃豫让之余,对其愚忠十分赞赏,称其是“义人”,是“天下之贤人”,随后将其释放。初次行刺,无果而终,豫
5、让并不为此而气馁,反而复仇的信心愈加坚定。为了使刺杀行动得以成功,他以漆涂身,使皮肤肿癞,随后又吞炭坏嗓,意在改变声音。待外表、嗓音改变后,豫让扮成乞丐,伺机刺杀赵襄子。某日,豫让行乞于市,与其妻不期而遇。其妻看见眼前之人,不禁纳闷道:“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连妻子都能骗过,豫让感到成功的机会大增,于是静候时机。豫让的朋友对其一心报仇,执迷不悟颇有微词,于是劝他道:“以你的才能,如果为赵襄子效力,一定会得到他的重用,这样就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你一意孤行,非要报仇!不知你想过没有,你复仇的愿望根本不可能成功。”豫让对朋友的劝告嗤之以鼻,申明自己“怀二心以事主”,将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士 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