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焦虑到身份转化:超越二元对立的犯罪片失语者形象.docx
《从道德焦虑到身份转化:超越二元对立的犯罪片失语者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道德焦虑到身份转化:超越二元对立的犯罪片失语者形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道德焦虑到身份转化:超越二元对立的犯罪片失语者形象近年来,国产犯罪电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在票房与口碑上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各大电影节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白日焰火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崭露头角荣获银熊奖,再到心迷宫以低制作成本获得高口碑成为业内佳话,烈日灼心暴雪将至追凶者也暴裂无声等多部优秀的犯罪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使中国犯罪电影备受瞩目。中国犯罪片的突围,不仅得益于出色的剧本以及精湛的导演手法,更得益于突破性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国犯罪电影在主题、人物塑造、意向化符号等方面常运用二元对立思想进行创作。如作品中依照二元对立思想所塑造出的众多类型化人物形象:罪犯与执法者、社会底
2、层与社会名流、男人与女人等,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关系会随着电影情节展开被逐渐复杂化,对立关系被逐一瓦解,看似清晰的人物身份界线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模糊起来,犯罪片中的失语者形象塑造便具有上述特点。二元理论主张事物由有着相似相异之处的元素构成,二者之间既完全独立但在一定环境中却又可以相互转化与消解。正如“,二元对立,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为共时而显、同体并存、相互掺和的相对性的态势,如好与坏、旧与新、错与对的关系得以某种程度转化和消解”。中国犯罪片在人物塑造与叙事特征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构主义特点,并对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解构与消解。一、“是”与“非话语场中的失声犯罪片中除
3、了执法者、违法者等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失语者。与医学上的“失语症”不同,犯罪电影中的“失语者”既包括生理层面上的“失声”,也代指文化隐喻下人物在心理上的“失语”。其中,生理上的“失语者”是指因疾病、抑郁或社交及表达方面所呈现出的病态形象,如暴裂无声中的哑巴矿工张保民;文化隐喻下的“失语者”则是指因悲惨的经历或心理剧变而形成孤僻性格,此处所指的“失语”并不是因疾病而导致的失声,而是人物在心理上的绝望与无助,如暴雪将至中的余国伟。福柯认为“历史文化由各种话语组构而成。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和形成交会的过
4、程”,上述观点认为,“权力”是影响“话语”的根本因素,那些身处弱势而无法进入权力中心的人群,常常是被现实所迫无法实现理想,在社会夹缝中艰难生存,心理上的失衡使其沦为社会中的“失语者”,此类人群也是犯罪片中失语者形象的原型。中国犯罪片中所塑造的失语者形象,取材于现实,强调出其在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局限下,“话语”权利被剥夺,成为社会中的弱者。犯罪片中的失语者有着多样的失语原因,他们大都是社会的边缘性群体,并且被各种势力压迫,压迫下的反抗正是创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最终指向社会症结。暴雪将至中的余国伟,是名编外协警,他渴望成为编制内的刑警,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压迫他的正是权力和制度。为了破案,他的
5、徒弟坠亡,爱人自杀,自己沦为阶下囚,至此他已成为一个另类的失语者。在电影暴裂无声中,张保民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矿工,微薄的收入以及聋哑之疾让原本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他被权贵和资本压迫着,失去了话语权,故事中他既是生理上的失声者,更是社会上的失语者。追凶者也里的宋老二被世俗和偏见压迫着这些被压迫的失语者是很难用善恶、聪明愚钝来定义的,他们的出现有着复杂的社会成因,个人与集体、社会与阶级、法制与道德、经济与政治,无法突破壁垒被边缘化的人群渐渐失去了话语。而那些由失语者转变成违法者的人群,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沦丧更是社会的悲剧,这也成为中国犯罪电影尝试表达的主题。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犯罪电影
6、中的失语者形象正是诸多社会问题交织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但以市场为基础的费源配置方式促使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方面随之转变,传统价值观被迅速瓦解。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或是岌岌可危的中产,或是食不果腹的贫民,出于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各种不确定力量的担心和恐惧,以及对个人承担风险、付出代价的顾虑,在面临道德行为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代价最小的沉默,可是表面上的“失声”却无法压制住内心的愤怒,因此沦为社会中潜在的罪犯。中国犯罪电影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特殊人群的心理成因,模糊了事件在道德层面的“是”与“非”,聚焦于社会问题,塑造出鲜活生动的失语者形象。二、“善”与“恶超越
7、对立的人性思辨犯罪电影中不仅塑造出警与匪、男与女、穷人与富人这些对立并互存的人物形象,就个体人物形象而言,也处处体现出二元对立的原则。这既指人物性格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对立,也指人物自身的一种裂变,犯罪电影中常常从不同角度对失语者形象进行分割,使失语者分裂成受害者与施暴者互相对立的两个人物形象,以达到叙事、塑造人物和表达思想的目的。社会秩序失范、社会个体成员道德认知迷失,公权力腐败的蔓延与钱权交易的盛行,造成了社会个体的道德认知的迷失,失语者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为自我保全而饱受压迫之苦,他们曾是无辜的受害者,在各种压迫之下逐渐沉沦。犯罪片中的失语者由于被各种势力压迫,因此成为极具变数的存在,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 焦虑 身份 转化 超越 二元 对立 犯罪 失语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