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docx
《云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水质安全及人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10.47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33%,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人居环境,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水土保持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
2、体部署,党的十九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建设“森林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4年5月,云南省水利厅下达了云南省水土保持规
3、划编制工作任务,正式启动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本次规划范围为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15年(2016-203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分析了我省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省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明确我省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
4、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本次规划是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框架下,云南省系统开展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举措。规划基础数据来源于2015年云南省土壤侵蚀调查成果、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的土地利用数据、云南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云南省水土保持公报、相关规划成果等。本规划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50年)等做了充分衔接。目录一、现状与形势(一)现状(二)面临的形势(三)存在的问题二、规划任务及
5、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范围与水平年(四)规划任务与目标三、总体布局(一)总体方略(二)区域布局(三)重点防治区四、预防保护(一)范围、对象和措施(二)重点预防项目五、治理规划(一)范围、对象和措施(二)重点治理项目六、监测及信息化(一)监测站网(二)动态监测(三)管理信息系统七、综合监管(一)监督管理(二)科技支撑(三)能力建设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健全法规体系(三)创新体制(四)加大投入力度(五)依靠科技进步(六)强化宣传教育一、现状与形势(一)现状云南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云南省水土保持条例,围绕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保护
6、决策,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实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全社会广泛参与和重点治理,我省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全省累计综合治理小流域9千余条,实施生态修复5.55万km2,较好地改善了治理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农民持续增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04年至2015年,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总面积由13.43万km2减少到10.47万km2,减少了2.96万km2,减少幅度达22.00%。2 .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通过综
7、合治理,大量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并配套农田道路和水利设施,有效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荒山荒坡变为林地草地,农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得以改善;同时水土保持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15年,全省共修筑梯田0.66余万km2,治理区充分发挥了项目带动作用,增加了农民收入。3 .林草植被覆盖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多部门协调合作,通过大面积封育保护、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植被建设与恢复措施,林草植被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55.7%,林草覆盖率达到59.7%,生态环境明显趋好。截至2015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种草2.27万k
8、m2,经济果木林1.16万km2,封育治理2.44万km2o4 .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减沙拦沙效果日趋明显通过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有效拦截了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延长了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省累计兴建谷坊、拦沙坝1.78万座,可新增拦泥沙库容3.48亿m3;兴修坡面水系12万km,塘坝、蓄水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52.05万座,可新增蓄水能力达4.82亿m3,减少土壤流失量3.9亿吨。5 .水源涵养能力日益增强,水源地保护初显成效近年来,通过在江河源头区采取预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水源涵养功能区采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水土保持 规划 2016 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