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余党绪).docx
《“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余党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余党绪).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中的“书”,当然不是指产品形态上的印刷品,也非指泛意上的文化产品,诸如20世纪杂文选这样的“书。只是一些“文”的组合,虽也有内涵上的关联,但不具备精神产品的主体独立性与生命独特性。真正的精神产品往往与个体独特的精神生活和创造性劳动联系在一起。本文在这个意义上谈论“整本书阅读”。限于篇幅,本文所说的“整本书”,仅限于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像单篇课文那样集中和明确,既费时力,又耗心血,且须课内与课外结合,适切的教学策略很重要。否则,学生收获的,不是一地鸡毛,便是一堆概念。多年实践下来,我将自己的策略总结为“思辨读写”:一是充分的原生态
2、阅读,二是强调对主旨与内容的批判性理解,三是开展包括转化性写作在内的表达训练。无论读什么,“读”始终是头等大事。原生态阅读,就是直接面对文本,在反复的阅读中,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理顺作品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和求证作品的意旨。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干预,但不当的干预反而会妨害甚至阻断学生对文本的直接感知。今天,各种观念、资源、信息和技术对阅读的干扰,已经到了需要警惕的地步。詹丹老师批评合欢树的主题理解问题,认为“母爱是这类文章的母题而非主题”。确实如此,合欢树的内蕴显然不只是母爱,还表达了生命的偶然、孤独与无助,隐隐还有几分对生命的隔绝与隔膜的感慨。但为什么
3、我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母爱”呢?除了能力的掣肘,“单元导语”的影响亦不可小觑:“母爱更是无私、博大,子女永远无法全然报答。”显然,这个导语将理解直接指向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与无奈。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单元导语”是横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道鸿沟,看起来高屋建领:,恰恰窒息了原生态阅读的那种生机勃勃的会心与灵性。“整本书阅读”难度显然高过一般课文,教师要格外警惕,不要让自己的干预成为横亘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障碍。在全文阅读与反复阅读中,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关注环境与细节是原生态阅读的任务。这种阅读状态,更近于温儒敏先生所说的玩赏性的“连滚带爬二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督促和管理学生的阅读
4、活动。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两个书面表达作业,一是以鲁滨孙的名义,根据自己28年的孤岛生存经验,写一份“孤岛求生指南”;二是以晚年鲁滨孙的口吻,回顾自己传奇的一生。这样的表达作业,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深读作品,精读作品,真正沉浸到作品中去。即便像俄狄浦斯王这样高难度的经典,我也主张原生态阅读。我给学生推荐的是罗念生的译本,总共2万多字,剧情悬疑丛生,环环相扣,人物性格狂杂,心理活动张力极大,理性的求索与生命的追问流淌在诗一般的台词中,加以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古希腊神话背景,读起来比较费力。在初期,我组织学生反复阅读俄狄浦斯王而不做延伸性和导向性的讲解,只关注其戏剧冲突和情节发
5、展,关注人物的言行及其命运。一部伟大的经典,即便什么也不为,仅仅只是走近它,接触它,凝视它,就已经是一种修行。在这个意义上,“读书”本身就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要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借鉴了戏剧表演的一些做法,比如替俄狄浦斯写一份自传,或者为俄狄浦斯写一则简要的评传,为王后伊俄卡斯忒写内心独白;或站在不同的角度讲故事,比如,模拟剧院观众同步讲述正在上演的戏剧,这就是一部悬疑剧;或以俄狄浦斯的视角、王后的视角、先知的视角甚至牧羊人的视角来讲述这个离奇的故事。每一种视角,故事呈现的面貌都不一样;在学生的讲述与交流中,不同视角的叙述互相补充、回应、解释,学生对戏剧就有了一个立体的相对通透的把握。原
6、生态阅读,似乎只是一个不断熟悉文本的过程,但在反更的阅读、多角度的讲述以及人物情节的梳理中,很多思索也在自然展开,思辨的种子在萌发。我强调“原生态阅读”,是基于“两个信任”:信任经典,信任学生部伟大的经典,其文本所能提供的心理空间足够大,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安放自己的精神;每一个学生,只要能沉浸在文本之中,必能唤醒和激发思想的动能乃至本能,思辨必能就此展开。读鲁滨孙漂流记,就有学生问:小说反复描写鲁滨孙放弃安逸和优裕的中产阶级生活,偏要违拗父母的意愿,离家出走,闯海冒险,作者窕竟要传达什么样的人生观?这种游走在“求生”与“找死”之间的人生方式,是否值得我们推崇?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
7、触及作品的内核。为此,我找来布鲁斯南主演的同名电影,让学生对照一一电影中的鲁滨孙,其冒险不是出于天性,而是意外杀人之后不得不亡命天涯的选择。那么,这样的改编合乎原著的用意吗?再如替俄狄浦斯写“自传”,“我”的叙述中必然伴随有自我的辩护、反思和质疑;而为俄狄浦斯写评传,则要在理解马同情的基础上,力求作出客观的评价。不同视角的转换,不仅涉及全知、半知等叙述视角与技巧的变化,也涉及叙述口吻、详略处理、情感变化、褒贬转换等,讲述的过程既是对阅读的梳理、反刍与回味,也是一个认知、判断、对比、思辨和选择的过程。阅读刺激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有趣味、更有意味的质疑:俄狄浦斯担任忒拜国王十余年,关
8、于前国王拉伊俄斯(其生父)的情况,他的死、他的长相、他的品性等,难道他真的一无所知?是刻意隐瞒,还是故意回避?伊俄卡斯忒与俄狄浦斯以夫妻的名义朝夕相处,难道就没注意到他脚踵上的伤疤?学生提出这些疑问,依靠的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生活常识,凭借的是文本的而非外在的逻辑关联,但这些自己的、自然的发现,己经不自觉地触及了戏剧的内核。有学者认为,正是内心的欲望和害怕失去的恐惧,蔽塞了俄狄浦斯与王后的心智,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这正是人的宿命般的局限。人的局限不仅来自外界,也来自自我,来自生命的深处,这恰恰是俄狄浦斯王贡献给人类的一个伟大的真理。有意思的是,伏尔泰对俄狄浦斯王的研究与阐释也是从发现类似矛盾开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思辨 读写 策略 余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