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第10课《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只此青绿,品悟现代诗歌之美一一四下第10课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4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还有一些人,
2、他们热爱绿色,瞧,这是千里江山图,它大青绿设色绢本,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艾青的脚步,走进这幅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师板书课题)5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6 .介绍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
3、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3 .学写字,提问:这几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4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瓶”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并”两横的收笔在同一竖线上,给“瓦”留有空间,让布局更紧凑。“瓦”的第一横与“并”的第一横在同一斜线上。最后一笔是点。“叉,独体字。横撇和捺的交叉点位于这个字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接近田字格的中心点。点位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在竖中线收笔。5 .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三、再
4、读感知,渐入诗境1 .观察比较绿和繁星,说说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要点:这首诗和前一课的三首短诗形式不同,是由若干小节组成,所以朗读时还要关注诗歌中的空行,也就是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2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思考:你从诗里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 .导学生交流:读完这首诗,你从诗里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1:这首诗写出了春天里无处不在的绿色,而且绿色是各种各样的,我仿佛看到了小草、柳芽在随风飘荡,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4 .再次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和大家分享你的朗读。指名读。四、走进画面,品味诗言1.过渡: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受,是因为作者借文字传递了
5、他奇特的想象。出示学习要求:反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想象奇特的诗句,想想奇特在哪里。5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说出感受,读好诗句。预设1:第一小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强调读出“到处”是绿的,墨水瓶能有多少墨水啊?居然能把一切都染绿了,太奇妙了!交流:借用这一比喻,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同时引出下文。(2)想象:是谁倒翻了绿色的墨水瓶?染绿了世界。()把绿色的墨水瓶倒翻,染绿了()o(3)指导朗读五、走近诗歌,感受“绿”意1 .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绿的不同与丰富。教师提问: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同的绿?学生汇报交流: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教师小结:连用六个词语,写出了绿的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