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
《12《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2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五下语文清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贫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作者方志敏。“清贫”语出唐姚崇之五诫篇“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意指清白、贫穷,廉洁奉公。课文以第一人称记述了方志敏被俘时遭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美德,指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课文叙议结合,首段提出主旨“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然后举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家中财产少得不能再少两个事例,进一步验证观点,最后以议论作结,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
2、文中蕴含的克己奉公、清贫洁白等精神,尤其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又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二2、能借助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3、默读课文,能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体会方志敏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4、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感受革命先烈崇高无私的革命精神。教学重点:能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体会方志敏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入题:整体回顾,凸显单元之“重”1.谈话导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的学
3、习中,我们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悟着革命先辈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在军神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见识了川东支队刘伯承将军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故事。2 .交流分享。学生自主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方志敏的资料。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选自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先生的著作可爱的中国。(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入文:由词及段,梳理内容之“脉”1 .理解课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清贫”这个词语的初步理解,出示资料(“清贫”一词出
4、自五诫篇:“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来理解题目的意思。2 .学习导语。作者围绕着“清贫”这个关键词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别的故事。课文标题下有这样一句导读语,请大家齐读(“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再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0)O3 .明确目标。“体会品质”与“交流看法、学生自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词语检测。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筹集俘虏金镯威吓企望彼此深山坞汗褂裤衣角裤裆矜持不苟(重点正音:“筹”“镯”是翘舌音;吓是多音字;“坞”是第四声;/”字旁的字可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贫 12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