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与攫取:清代盐商获利方式的多样化.docx
《补贴与攫取:清代盐商获利方式的多样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贴与攫取:清代盐商获利方式的多样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补贴与攫取:清代盐商掰妨式的多样化摘要:“官督商销”是清代食盐运销的主要形式,在官督商销的运销体制中,盐商通过食盐专卖,获取有别于一般商人的利润而积累巨额财富。但是,一方面,在某些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背景下,盐商也有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折。另一方面,盐政官员、地方文武官员“视商家为可啖之物,强索硬要,不厌不休”,盐商利润受到肆意盘剥。为了维护盐商的正常运营,保证盐商一定的利润空间,借以保障食盐的正常运销和盐课的交纳,清廷曾采取补贴加价与加斤、加耗的措施,对盐商进行补助。同时,盐商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也会采取一些类似于私盐的“浮舂盐斤”、“夹带盐斤等非法盈利手段,而“借官行私工关键词:盐商;食盐运销
2、;补贴;额外利润;清代清代的食盐运销有官督商销、官运官销、官运商销等多种运销体制,在诸种运销体制中,官督商销是食盐运销的主要形式。在官督商销的运销体制中,承担食盐运销的盐商有“专卖”和“垄断”的特征,也有其成本核算和正常运营的获利方式与利润空间。本文论述盐商的另外两种获利方式:一是补贴加价与加斤、加耗,此为清廷对盐商的政策性补贴;二是“浮舂盐斤与“夹带盐斤”,此为盐商在食盐运销过程中的非法获利。一、补贴加价与加斤、加耗盐商通过食盐运销获得相应利润,是没有疑问的。但在某些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背景下,盐商也有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折。为了维持盐商的正常营运,清廷通过补贴加价以及加斤、加耗等措施,来保障其
3、有利可图或获取更大的利润。清代的盐斤加价事实上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盐商进行补贴,确保盐商获得利润和正常营运,是为“补贴加价”;一是在“用项迭增,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以加价的方式获取新的财政收入或某一项目的经费来源,是为“因公加价”或“充公加价”。(一)补贴加价补贴加价,除了对盐商报效的“特旨加恩”加价外,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银贵钱贱”,商人卖盐得钱,纳课交银,导致亏折而加价。雍正六年,长芦巡盐御史郑禅宝称:“长芦商人向多疲乏,实因盐价日减,运本日亏之故。筑盐告运,完课交帑,俱系用银,民间买盐用钱。今每两合钱二千文,以钱易银,不敷原数,商运消乏,欠课之源实由于此”。因此要求每斤加制钱
4、一文,以此弥补盐商的欠课。由于是首次要求加价,虽经户部反复讨论却没有结果。直到雍正十年,“经直隶总督唐执玉题请,每斤酌增大制钱一文,经部覆准在案”。此后,因银钱比价的变动,加价时有。嘉庆四年,长芦盐政董椿曾经回顾说:“长芦盐价自康熙二十七年计道路之远近、脚费之多寡,酌定售卖,原属平价,迨后雍正六年,前盐政郑禅宝以商运消乏,奏请详议,至雍正十年,总督唐执玉覆奏,应以康熙二十七年原定之数作为标准,照部议每斤酌增制钱一文。乾隆三十五年,前盐政李质颖以从前纹银一两换制钱八百文,近年换九百八九十文至一千一二十文不等,卖盐钱文易银亏本,请增制钱二文。五十三年,前盐政穆腾额以易银一两需钱一千一百余文,钱贱赔
5、折,加制钱二文。自雍正十年起,至乾隆五十三年,统计六十年内,先后五次,共加增制钱八文。现在近处有卖制钱十一文者,极远之处有卖钱二十三四文者不等”。乾隆五十三年因银贵钱贱加价后,到嘉庆十七年再次每斤加价二文,但由于盐商欠课的严重,“各商未完积欠帑课银六百五十一万四千四百余两”,这时的加价,己经不是全部补贴商人,而是“加盐价制钱二文,将一文交官,以完积欠,一文归商,俾资成本”。此后的这类加价,均是沿袭嘉庆十七年定例。如道光四年“钱价松贱过甚,纹银一两易大制钱一千二百数十文至三百数十文不等。商人销盐一引,酌中核算,得钱六千文,易银不及五两。计长芦正余引一百万余道,每年亏银在六七十万两以外,亏折过重”
6、。是时,“积欠已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余两”,每斤加价二文,“准复嘉庆十四年加价之旧,以一文归公,清完积欠,一文给商,俾补钱价之亏折。仍照案以一千一百文核银一两,照数交官,约每年可完积欠几及三十万两,报部候拨,计至道光三十八年积欠可以全清。俟清完之后,加价归公之一文即解交内务府充公。其给商之一文,不拘何时,但钱价平至一千文以内,或奏请裁减,或一体充公,届时再行酌办”。这份奏折值得特别注意,即使将每斤加价的一文“归公”,弥补拖欠,也要到三十多年后的“道光三十八年”。如果那时清完积欠,也仍旧将“归公”的银两由户部改交内务府。说明这种盐斤加价,虽然初衷是补贴商人,但注重课额的“归公”依旧是清廷考虑的重点。
7、道光四年以后,银贵钱贱更为凸显。道光二十三年,长芦盐政德顺在奏折中谈到了相关情况:银价与盐价两相交涉,实为长芦全纲成本所关。溯查历年卷案,自道光八年,钦差大臣来津查办调剂,彼时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三百文。道光十年,钦差大臣二次来津,彼时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四五百文。十八年加价案内,每银一两增至一千六百数十文,核计以钱易银,较之八年,每年亏折成本九十余万两,幸蒙恩旨加价二文贴补钱价,并蒙赏给充公加价一文贴补成本。二十二年下半年钱价又复增至一千八百数十文。按年比较,钱价逐渐加增,约计商人卖进盐价钱文,易银交课,较比八年钱价,每年赔贴亏折成本至一百万余两,商本亏折殆尽,纲局危在须臾。扣至本年三月,贴补之
8、加价二文,二年限满,其赏给之充公加价一文,原限五年,现已限满。众商历年受此银价亏折,已无生路。若必拘泥原定年限,竟将贴补之加价二文停止,并将赏给之充公加价一文收回,窃恐纲局涣散,众商束手,与国计民生在在堪虞。正是由于银贵钱贱的普遍化和严重化,一方面将历年的加价不断“展限”,并将“展限”的时间由二年、三年改为五年,加价成为一种连续不断的行为。道光十八年首次议定五年展限,道光二十三年五年期满,依旧“奏准展限五年,扣至二十八年三月均届限满”,又议准“再展限五年”。另一方面,也将原来的“充公加价”改为补贴加价。这种“充公加价”改为补贴加价的情况,除长芦盐区外,在山东盐区也得以实行:“道光二十三年四月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补贴 攫取 清代 盐商 获利 方式 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