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视角下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浅析.docx
《研究型审计视角下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型审计视角下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浅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研究型审计视角下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浅析一、背景(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中国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对研究型审计的定义是:研究型审计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审计,从孤立到系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性的审计模式。根据现有文献的查阅了解,研究型审计的概念最早是审计署XX特派办提出,其前身是“课题式审计”,后由于过于学术与实务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改为“研究型审计”,主要发展情况详见表。可以看出研究型审计是一种创新的审计理念,是一种将研究分析思维贯穿于审计业务全过程,内化到工作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模式。(二)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意义国内审计专家提出:研究型审计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1983年我国审计事业恢复至今已
2、经经历了40年发展历程。回顾总结,目前我国的审计行业正面临着一些瓶颈。比如审计的方式方法大同小异;原计划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审计思路不清,抓不住重点;审计问题的整改“屡审屡犯”等都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透支审计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这些情况在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中尤为严重,所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满足组织发展要求、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三)绩效审计的理论理解我国绩效审计最早从政府绩效审计起步发展,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后就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关于绩效审计的理论概念,郑石桥在绩效审计一书中对绩效审计本质的界定是以系统方法从绩效信息角度独立鉴证和评价绩
3、效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传达到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绩效审计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在绩效管理中发挥的两种作用分别是:作为绩效监测的组成要素以鉴证绩效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作为一种特殊的绩效评估机制以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关于绩效的概念,根据科研项目的影响作用,本文认为以“5E”理论作为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即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5个方面对科研项目实施全面系统的评价。涉及科研项目的外部的环境局势、内部的管理情况、项目本身前期的立项计划、过程的执行情况、后续的社会效益等。显然,这需要采用研究型审计的思维理念,把科研项目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从宏观全局、围观局部,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4、和深度剖析,才能客观有效评价项目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二、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主要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xx年至X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逐步增加,从X年17606.1亿元,到X年27956.3亿元,年均增加12.27%,那么,大规模高强度的投入是否得到符合大众和政府预期的效果和收益?现阶段的调查,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科研人员项目管理意识不强课题组成员通过实际访谈了解到,科研人员普遍将重心放在科研项目专业领域的进展与研究,而忽略了财务预算、经费收支、招标采购、合同订立、资产管理等实施过程的内控风险控制,项目管理意识
5、缺乏。有的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和规范,实际开展项目时才发现预算金额和类别不够准确,导致项目结题结算时要么预算执行率未达到要求,要么干脆执行了预算外内容。还有的项目缺乏流程的规范性意识,比如随意调整预算不申报审批,各项费用支付审批签字不全,延期或重大项目内容变化未有规范审批流程和材料留存等。甚至有的项目有意减免采购流程,合同应签不签,给项目后续绩效成果产出留下隐患。(二)科研项目绩效产出偏离预期在实际项目开展中,科研项目的绩效产出或多或少会和立项时预期产生偏差,除了经费预算执行的偏差,还有可能出现绩效目标的偏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科研人员在开题立项时由于本身经验不足导致的绩效目标不准确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审计 视角 科研项目 绩效 浅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