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徽州盐商资本流向的影响.docx
《社会资本对徽州盐商资本流向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资本对徽州盐商资本流向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社会资本对徽州盐商资本流向的影响摘要: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炬赫一时,凭借政府给予的地区盐业垄断贸易权累积下巨大的经济资本。以往研究多注重资本积累问题,较少关注资本流向的特点。本文吸纳社会资本的概念,辨析徽州盐商资本流向,认为盐商捐官、兴祠、资助士人等个体行动都属于社会资本投资,目的在于加速家族社会名望的积累,提高社会地位。徽州盐商的这一资本流向特点普遍适用于前近代社会稳定时期的商人阶层。关键词:社会资本资本流向徽州盐商一、引言盐作为中国前近代社会生活必需品之一,是一般家庭难以自行产出的商品,市场极为广阔,贩卖食盐在前近代社会是十足的暴利行业,政府早早意识到这点,自汉以降,食盐就成为专榷的商品
2、。明清时期,两淮盐商依托政府的盐业规划,独占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江淮平原,坐拥江苏、安徽、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六省二百五十余州县的食盐消费市场,累积出雄厚的经济资本。占有如此多财富的两淮盐商是如何支配拥有的资本的呢?为理解他们的资本逻辑,本文选择两淮盐商中占比过半的徽州盐商为研究对象,解析其资本流向特点,并据此解读前近代社会商人资本流向的同质性倾向。有关徽州盐商的研究最早源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资本主义萌芽大讨论带动了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徽州盐商在这时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在国内学者中,傅衣凌最早开始徽州盐商的研究,他在明清时代商人与商业资本中提出徽商资本发展逐渐向官僚资本演化,与宗族
3、牢固结合1(7984)。日本学者以藤井宏的新安商人的研究最知名,他将徽州盐商的利润归因于直接或间接榨取生产者和消费者2。旅美的何炳棣先生以扬州盐商为切入点考察食盐贸易的组织形式,估算盐商的利益及财富规模,研究他们的生活形态、文化表现、社会流动,尝试解释中国为何没能发展出成熟的资本主义系统3(59)o为弄明白徽州盐商的资本流向问题,须先了解徽州盐商的资本总量。徽州盐商的资本总量问题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下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何炳棣以每引三两利润估算运商平均每年利润约有500万两左右,总商这类巨商年利润更在30万两以上3(66);汪士信计算得出,乾隆年间两淮盐商实得利润大致为9011余万两4(
4、95)o汪崇赏在汪士信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估算,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的实得利润大约为12427万两5。周志初认为,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用于生产和流通的资本年均达2030万两,其中运商资本约1600万两,场商资本约430万两;年平均获利为750万两,其中运商利润约650万两,场商利润约100万两6。萧国亮推算清代两淮盐商的年均获利要超过两千万两7。许涤新、吴承明另辟蹊径,以“淮盐的专卖利益和商业利益很大,一般在150%200%,由此估算,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的利润将在2500万两以上”8。上述研究结果虽不尽相同,但都能体现出徽州盐商的利润丰厚。两淮徽商百数十家,就以150家计,每家平均获利60余万,其中有数
5、十家百万富翁,几家千万富翁,也合乎逻辑3(105)o既然徽州盐商每年能获得这么多利润,那这些利润窕竟都流向何方?以往研究对盐商资本流向有如下几种解释:何炳棣提出有四点因素或可解释两淮盐商将大量可投入生产领域的经济资本转入非经济的用途:一为两淮盐商的捐输报效;二为盐商的生活形态;三为盐商阶层社会流动的需要;四为盐商宗族组织运作3(72)。傅衣凌将徽州盐商的资本流向归纳为个人消费与宗族消费1(8182).黄启臣认为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大部分没有化为产业资本,而是转化为土地资本9(66)。萧国亮归因于两淮盐商迷恋奢侈生活,白白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积累10。汪士信逐一否定了徽州盐商资本流向中传统的奢侈说、
6、捐输宗族说、为善说、窖藏说,认为前近代社会的皇家与官吏榨干了盐商所得利润3(108)o以上解释均有可取之处,本文拟借用社会学领域里的社会资本概念,认为社会资本是徽州盐商资本流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二、社会资本:流动的资本与权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这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社会关系都是个体独特的属性和符号,财富、地位、声望等种种社会性表征都在关系网中嵌入并且表达。作为社会资本理论的集大成者,林南从个体行动立场出发将社会资本看作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12。社会资本的概念体系中需要明确三个主要任务:首先,资源的价值是
7、如何分布到社会中并且成为嵌入性资源;其次,个体如何通过与社会网络的积极互动有差异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必然性)取得结构化的嵌入性资源和机会结构;最后,个体如何采取行动将社会资源动员起来。换言之,社会资本可以分解为:资源、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容。在这三个部分中,资源是最基础的部分,同样是概念的核心,既包括佃人和集体资源,又包括物质财产资源及其他象征性资源。社会结构是概念结构的骨干,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素:地位(个体对资源的占有情况)、权威(地位关系即控制与取得资源的权力的能力)、规则(制约和引导资源体系位置中的行动者或代理人怎样取得有价值的资源)及代理人(占据着蕴含资源地位的人)等。社会
8、资本是面对资源进而争取回报的投资行动,依托个体及行动的互动关系实现。每个社会成员即个体通过不同形式的占有而形成各种资源的联结,与此同时,嵌入社会网络的资源由于每个节点的行动者的积极行动和广泛动员使得社会资本实现且不断增殖。资源、社会结构、个体及其行动这三个基本点构成了社会资本理论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核心,社会资本是一种投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实践。由于社会资本存在于差异化的社会位置、层级结构或者不同的组织结构及各种制度关系中,因此社会资本在存在形式、贮存数量及能量、绩效等方面均有差别,会随时根据个体化归因、结构化调整及制度性变迁等因素的变化而转移、流动,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作为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个体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资本 徽州 盐商 流向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