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盐文化线路的判别与梳理.docx
《淮盐文化线路的判别与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盐文化线路的判别与梳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近年,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为重要的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线路”(CUltUralroutesorculturalitinerary)o文化线路概念由CIIC首先提出,CIIC是TheCIOMOSInternationalScientificCommitteeonCulturalRoutes的简称。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重要咨询机构之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为适应线性文化遗产的诞生和研究的开展,专门设立此机构,门而文化线路的概念亦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诞生。1淮盐文化线路的形成根据文化线路理论,文化线路遗产的判别要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时间指标、空间指标和文化功能指标,笔者将根据这些要素来具体论述
2、淮盐文化线路的形成。1.1 时间指标两淮盐业的历史沿革淮盐,古人日其为淮南淮北之地所产的海盐。在追溯淮盐历史时,“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这句话经常出现于官修史书的行文里或现代学者的著述中。从信史的角度去考量,其出处虽十分的模糊,但不失为对淮盐非常精辟的概括。关于淮盐的最早记录,应该是上古历史文献汇编的尚书里,有一篇关于区域经济地理的文献禹贡里的记载:“海岱惟青州,厥土白境,海滨广斥,厥贡盐稀,海物维错。”而这里关于“青州”和“贡盐”的记录,也证明了盐税征收的开始。早在春秋时代,吴王阖庐就在苏北沿海发展盐业,之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西汉时期的刘潺又进一步发展两淮盐业,两淮成为当时盐业的重
3、要产区之一。隋朝时期,朝廷实施较为宽松的盐政。到了唐代,开沟引潮,铺设亭场,晒灰淋卤,撇煎锅熬,并开始设立专场产盐。此外,第五琦和刘晏对盐法盐政的改革,奠定了后世的盐专卖制度。宋、金、元时期,盐的产、运、销等环节在前朝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制盐工艺方面,元代的煎煮法已相当精湛,这使得淮盐在此时期丰产质优。明代,淮盐由煎盐发展到晒盐。明史食货志记载:“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这就说明早在500年前,淮盐就有煎盐和晒盐两种生产技术。淮北日晒滩制盐,是由宋元时期的煎盐变革而来的,其以盐滩为主要设备,以海水为原料,以太阳和风力为能源,将海水提炼浓缩成卤水,再放入结晶池内曝晒成盐。到清光绪二
4、十九年之后,由于淮南地区海势东移,土壤淡化,盐产日细,煎盐就逐渐被淘汰;而不断改进滩晒技术的日益兴盛起来的淮北日晒滩制盐,亦从分散的小型砖池滩晒逐渐向大型泥池滩晒过渡,使得淮北产盐占到两淮总产盐量的80%以上,从而奠定淮盐在我国盐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也正因此,才带动了淮盐产、运、销一路强势兴起,官方政府也才得以依靠大量盐税来夯实国家的财政基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江苏盐业还曾作为革命军队的重要经济支柱,两淮盐场亦有“华东金库”之称。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两淮盐业曾对国家经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两淮盐业的历史沿革,可以这样概括:“起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1.2 空间指标跨越
5、六省区域横跨古淮河尾闾南北、南至长江口、北到赣榆县的两淮海盐产区,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海盐产区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是我国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盐区。所以才有“天下盐利淮为大的说法。特别在明清时期,两淮盐运使司上缴给中央政府的盐税,“实居天下诸司之半”,正常年份大致占中央全部盐税的45%以上。2因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文明时代,统治者们对食盐税收由来高度重视,视为命脉。也正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虽盐政多有变迁,盐法也屡经调整。然而,盐政盐法变来变去,食盐官营专卖的大格局却一直没有变。海盐的从生产、囤积,到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政府都在努力地进行严格的规范约束,以确保盐税长期稳定的实现。盐的生
6、产有灶、有亭,囤积有垣、有仓,运输有关卡、有专线,收税有批验、有监掣,销盐也有规定的数量、地点和范围。因此,淮盐文化线路的空间指标可以通过两淮盐场的分布、两淮盐运管理衙门的设置、淮盐销售区域来体现。1.2.1 两淮盐场的分布两淮盐区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的盐区称为淮南盐场,淮河以北的盐区称淮北盐场。全盐区居黄海之滨,位于江苏通州、泰州、淮安三地。两淮盐场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宋朝时期的煮海为盐的工艺已很成熟;至元代两淮盐场已发展到30个,煮海规模居全国之首。明代和清初时期,两淮的30个盐场(见图1)分属通州、泰州、淮安三个盐运分司,其中通州分司所辖丰利、马塘、掘港、石港、西亭、金沙、余西、余中、余
7、东、吕四10个盐场;泰州分司所辖富安、安丰、梁垛、桃茶、角斜、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10个盐场;淮安分司所辖白驹、刘庄、伍佑、新兴、庙湾、莞渎、板浦、徐渎、临洪、兴庄10个盐场。清康熙以后,两淮盐场逐渐省并,即裁撤、拆分、合并和改变隶属关系,至乾隆三十四年,两淮盐区共有23个盐场。23个盐场分别属于通州、泰州和海州3个分司,其中通州分司辖石港、金沙、吕四、余西、余东、丰利、掘港、角斜和桃茶9场;泰州分司辖何垛、东台、伍祐、安丰、庙湾、富安、梁垛、草堰、刘庄、丁溪和新兴11场;海州分司辖板浦、中正和临兴3场。两淮的这些盐场是盐商们的常年活动地。1.2.2 官督商销的两淮盐运管理由于两淮盐税
8、动关国计,所以明清两朝都非常重视淮盐管理,设立层层盐政官吏,对盐商的纳课、领引、配盐、运销各环节进行稽查,加强对淮盐产、运、销的管理。首先,在扬州设有两淮巡盐御史(后称两淮盐政)、盐运史(两淮都转盐运史司的主管)、经历(盐运史属官)、广盈库大使(盐运司属官)和知事(盐运史属官)。其次,在江都白塔河、淮安乌沙河分别设巡检(盐运史属官),在泰州坝、淮安永丰坝分别设监掣同知,在仪征、淮安分别设批验所大使。再次,在通州、泰州、海州(乾隆二十四年前在淮安)三分司分别设运判(盐务分司主官),通州(今南通)分司驻石港,辖九盐场;泰州分司驻东台,辖十一盐场。海州(今连云港)分司驻板浦,辖三场。最后,在两淮各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线路 判别 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