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淮盐商衰败的原因.docx
《浅析两淮盐商衰败的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两淮盐商衰败的原因.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析耀盐商衰败的原因盐业行商历久。自宋初,行类似“开中法”,商人在“输粟塞下”或“京师”时,可“增其置令江淮、荆、湖给以颗末盐”,“优其值给江淮茶盐”,因盐利丰厚,“商旅皆愿得盐”。元代,扬州始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成为两淮盐业运营中心,舟车辐铸,万商云集,正所谓“扬州繁华以盐盛工清康雍乾三朝,扬州盐业达历史顶峰,如乾隆三十七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32%,而扬州盐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8%。两淮盐商财力雄厚,富可敌国,汪崇赏先生乾隆朝徽商在淮盐业经营中的获利估算,仅乾隆朝盐商实得利润12427.947万两,年均实得利润207.13万两。两淮盐商浚河筑堤,资助亭灶,巩固两淮盐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治坏
2、道,葺废桥,修码头,使经历明末清初浩劫的扬州城重现繁华盛景。同时却又“夸奢而斗靡,居处饮食服饰之盛甲天下”。作为封建政府特许专卖的商人群体,两淮盐商专营盐业的丰厚利益,自然被重重机构和各级盐官视作可啖之物。两淮盐商要缴纳激增的税课,应付频繁的捐输,承受各级官吏敲诈盘剥。终于,随着资本主义冲击,在嘉、道年间,两淮盐商盛极而衰,被迫退出历史舞台。1课税激增盐课岁入是历朝历代除田赋外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两淮盐业记载可上溯西汉吴王刘潺“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自唐注意东南,东南尤重江淮”。明清时期,两淮盐业达于极盛,“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顺治、康熙极为关注盐课收
3、入,“盐课钱粮,关系军国急需”,“盐课关系国赋,最为紧要”。明代沿袭的“淮南北正纲引课银”“原只九十余万两”,清初新增正课款目,“亦只一百八十余万两”,到乾隆中,“已及四百余万”,到咸丰三年(1853年),“两淮盐课,正杂各项,每岁共银六百余万两”。盐课迅猛增长,大大加重盐业成本,盐商为求财富,只有另辟蹊径,通过“捐输”依附封建势力。2捐输频繁两淮盐商受徽州文化影响,具有传统的政治抱负,虽富而交通王侯”,对官职仍“心窃慕之:一方面投巨资兴办书院、学堂,鼓励子弟业儒取仕;一方面通过“捐输”、“报效”获得荣衔。清盐法志载“盐商夙号殷富,而两淮尤为天下甲。当乾嘉盛时,凡有大工、大役,靡不输将巨款,以
4、得邀赏收为荣。”凡遇天灾大作、军兴旁午、圣驾南巡、登位庆典、太后寿辰、工程兴修等大事,盐政就会上呈盐商情愿捐输公银的条陈,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捐输,盐商还“不敢摊入成本,不敢仰邀议叙。”据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康熙至嘉兴年间,两淮盐商捐输助军16次、银2233.5万两、米2.15万石;助赈灾济24次、银227.9596万两、谷22.946万石;佐修河工城工8次、511.76万两、谷10万石。此外,乾隆年间,以南巡赏炎、太后巡游、寿诞、内府公用等名义,两淮盐商捐输13次、银927万两。累计乾隆朝两淮盐商捐输银两2880.9714万两,占乾隆朝两淮盐商实得利润23.18%。两淮盐商为一己私利,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盐商 衰败 原因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