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docx
《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朔望烧粉祖礼仪考源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在我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形成与先秦以来的礼仪传统及道教、佛教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的“烧香”祭祀礼仪随着汉代以来香料的传入发生演变,后被道教所吸收。至南北朝时期,道教将烧香仪式运用于每月朔望为亡故先人祈愿等活动,使得朔望烧香祭祖礼仪得以形成。另一方面,自佛教传入后,烧香礼仪在我国获得推广和实践。南北朝时期,佛教烧香与先秦以来的朔望祭祀传统相结合,亦推动了朔望烧香祭祖礼仪的形成。朔望烧香;祭祖礼仪;道教;佛教;南北朝每月初一、十五烧香祭祀祖先是我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礼仪活动,我国古代典籍对此多有记载。例如,明朝人白悦所撰
2、白洛原遗稿便提道:“凡朔望,必诣家庙,焚香展拜如生状。”*(明)白悦:白洛原遗稿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6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186页。皇明书亦载:“朔望,具衣冠带再拜,焚香献茶而退。”*(明)邓元锡:皇明书卷四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9册,齐鲁书社,1997年,第558页。此外,清代的家祭也是如此,“月朔望日,献茶,然香镜,行礼告事”*(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13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9页。;“每月初一、十五,焚香献茶(朔望(清)黎庶昌:拙尊园丛稿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56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8页。可见,朔望烧香祭祖在
3、我国传统社会广为流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礼仪。甚至直到今天,这一礼仪传统在我国许多地区依旧盛行,为人们所熟知。尽管如此,人们却并不熟悉它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学界对此也鲜有讨论。因此,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一、朔望烧香祭祖礼仪的本土渊源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焚烧祭品(牲畜)祭祀神明的“烧香”礼仪。随着汉代以来香料的大量传入和使用,焚烧香料开始取代焚烧祭品,真正意义上的烧香礼仪出现,并被此后兴起的道教所吸收。从此,史书、道教经典及小说等古代典籍中屡屡出现关于道教烧香礼仪的记载,反映出烧香礼仪获得了广泛的实践。至南北朝时期,经寇之谦改革,天师道又进一步
4、发展出每月初一、十五为亡故祖先烧香祈愿的斋仪,从而使朔望烧香祭祖礼仪最终得以形成。(一)先秦时期的“烧香”祭祀我国“烧香”祭祀神明的仪式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仪礼觐礼记载:“祭天,燔柴。”*(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094页。尔雅释天亦有记:“祭天曰燔柴。郑玄注曰:“既祭,积薪烧之*(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609页。礼记祭法进一步指出:“燔柴于泰坛,祭天也。”*(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588页。关于燔柴祭天的具体做法,唐孔颖达疏曰:“燔柴于泰坛者,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清)毕沅
5、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588页。由此可知,燔柴祭天是用柴火燔烤祭品(牲畜)发出的香烟进行祭祀,与后世的烧香仪式一样,都强调利用烟火沟通天界与人间,从而达到向天神传递信息的目的。除仪礼尔雅礼记外,先秦时期“烧香”祭祀天神的这一礼仪亦见于诗经周礼等经典之中。诗周颂维清记载:“维清辑熙,文王之典。肇座,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584页。郑玄对“肇座”两字注解为:“肇始槿祀也,笺云文王受命始祭天而征伐也。”*(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584页。可见,号里”即“座祀”,是祭天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对此记载
6、“以座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樵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757页。郑玄注:“禅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樵,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清)毕沅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757页。可知,此处提及祭祀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等天神,其做法与“燔柴祭天”一样,都是将祭品置于柴薪之上,通过燔烤所升起的香烟沟通人神,从而达到祭祀的目的。由此可知,诗经周礼与仪礼尔雅礼记关于祭天礼仪的记载虽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在具体做法上其实是一致的。综上可知,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烧
7、香”祭祀神明的礼仪。不过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这一时期所谓的“烧香”祭祀并不是后世通过焚烧香料来产生香烟,而是通过焚烧祭品(牲畜)散发出带有香味的烟气来祭祀。其次,此时期的“烧香”是用来祭祀天神,而不是用来祭祀祖先。第三,祭天一般由“天子”主持,非常人所能实践。这些都与后世烧香祭祖礼仪有别。尽管如此,这一礼仪却为后世朔望烧香祭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汉代以来香料的传入与道教烧香礼仪汉代以来,随着香料的大量传入,祭祀神明逐渐以焚烧香料替代焚烧牲畜,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烧香祭祀。与此同时,道教兴起,继承和发展了烧香祭祀神明的礼仪。在这两方面影响下,汉代以来烧香祭祀得到了广泛的记载和实践。据文献记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朔望 烧香 祭祖 礼仪
